印花税是指什么税?
印花税是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对签署图书和领取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因其使用应税凭证所附的印章作为纳税标志而得名。印花税法是调整印花税征收与缴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
2022年6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不包括“权利和证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于2022年7月1日起终止印花税征收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
(2021年6月65438日NPC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是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印花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和中国境内收取供国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二条本法所称应税凭证,是指本法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所列的合同、产权转让文书和营业账簿。
第三条本法所称证券交易,是指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股票型存托凭证的转让。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对证券交易的转让方征收,而不是对受让方征收。
第四条印花税的税目、税率,依照本法所附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第五条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如下:
(一)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金额,不含规定的增值税;
(2)应税产权转让凭证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让凭证所列金额,不含规定的增值税;
(三)应税业务账簿的计税依据为账簿记录的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总额;
(4)证券交易的计税依据是交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