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舟的信息

神舟飞船是中国研制的飞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神舟飞船由三个模块和一个部分组成,即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部分,由13个子系统组成。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神舟飞船具有起点高、在轨停留能力强的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

中文名:神舟飞船。

Mbth:神舟飞船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自然:载人飞船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先进性:世界前三

历史: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飞船结构分为四部分: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舱。

轨道舱呈桶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和宇航员的食物和饮水装置。轨道舱后端底部有一个舱门,宇航员可以通过这个舱门进入返回舱。轨道舱的外侧安装有两个类似鸟翅膀的太阳能电池翼,轨道舱所需的电能由这两个太阳能电池翼提供。

返回舱是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唯一舱室。飞船起飞、上升进入轨道、返回着陆,航天员都在返回舱里。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一个钟,它的舱口与轨道舱相连。宇航员可以通过这个舱门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座椅安装在舱内。飞船起飞、上升、返回地面时,航天员都躺在座位上。返回舱里还安装了航天员在飞行中需要监控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可以通过这些仪器随时判断和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必要时还可以手动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推进舱也叫仪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宇航员提供氧气和水。

它是圆柱形的,装载着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提供飞船调整姿态和轨道、制动减速所需的动力,以及电源、环控和通信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能翼,太阳能翼的面积除三角形部分外为2.0×7.5米。加上前轨道舱的电池翼,产生的功率将是联盟号的3倍,平均超过1.5 kW,几乎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提供的功率。这些电池翼除了提供大量的电力外,还可以围绕连接点旋转,这样无论航天器如何运动,都能始终保持最佳方向以获得最大的电力,省去了大量“向太阳倾斜”的机动动作,使航天器在保证太阳电池阵朝向太阳的同时,也能持续观测地球。

设备舱的后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四台大型主发动机组成,位于推进舱底部中央。四对用于姿态修正的小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推进舱侧裙周围,说它们比主推进器小,比其他辅助推进器大很多。此外,推进舱裙外还有一个小型辅助螺旋桨。

附加段也称为过渡段。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0月20日1999 165438+6: 30: 7。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天1天1小时3秒。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秒。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2月30日00:40+65438。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65438年6月9时+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6月65438+10月65438+2月9: 00: 00航天员:聂海胜、费。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 10: 04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景博明太空行走!

神舟一号于10月20日6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9165438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技术车间垂直组装测试飞船和火箭组合体,整体垂直运输到发射场,远距离测试和发射控制的新模式。在原有空间TT&C网的基础上,中国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系的陆基空间TT&C网也在此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在公海的4艘“王源”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监测,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 1 1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返回舱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全尺寸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与神舟一号实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得到了扩展,技术性能得到了提高,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二号”首次在飞船上开展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包括:半导体光电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太空晶体中生长;对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分离的细胞和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进行实验。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与神舟一号实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得到了扩展,技术性能得到了提高,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按计划在太空与轨道舱正常分离。经过7天的飞行试验,满载科技实验仪器设备的返回舱于4月1日返回地面。轨道舱在太空在轨停留时间超过180天,* * *绕地球飞行2821圈,圆满完成了空间环境监测、大气成分监测、红外探测等一系列科学实验,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数据。“神舟三号”是无人飞船的原型,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一模一样,只是上面没有宇航员。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器、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假人,可以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跳、血压、耗氧量、产热量等多项重要的太空生命生理活动参数。飞船配备了逃生系统,如果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出现意外故障,可以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神舟四号飞船进入太空时的姿态2002年2月30日,我国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03年6月5438+10月5日,神舟四号如期在太空飞行6天18小时,绕地球108圈,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技试验任务后,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这个飞船的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只是没有载人飞船。飞行期间,先后开展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按照正式载人飞行的要求,本次试验设置了陆地和海上多个应急救援区域,救援人员到位并进行相关演练。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6月65438+10月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执行任务的38岁宇航员是杨利伟。他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他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于16日6时23分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神舟六号飞船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5年2月,神舟六号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神六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六的构型与神五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三个模块组成。因为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取消了附加段。根据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状态,三个模块从前到后的安装顺序是: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2008年9月25日21: 00,搭载着中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16: 41: 00,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是新研制的,首次在神舟飞船轨道舱上增加了“气闸舱”功能,包括舱内减压回收系统、舱外活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舱外活动显示界面、照明和摄像装置、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等。安装“天联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终端,具有图像和声音下载功能。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研制、生产的全过程,神舟七号处处体现着人机工程学中人与飞船的完美结合。神舟七号宇航员报告说,这是历史上最漂亮、最舒适的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