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世界经济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外部资源、信息和竞争,封闭经济呈现出经济发展的静态。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激励不足等问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由此带来的各国经济制度的趋同,消除了国家间商品、生产要素、资本和技术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当前,经济全球化有一个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就是代表当代最新技术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企业的远程控制成本。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其经济活动,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半径,与所有权控制成本负相关。遥控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这种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理论上,对于任何有能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来说,其活动范围都可以达到世界各地。

3.微观经济主体的逐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世界不同地区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差异被称为“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客观存在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套利”活动提供了空间。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对外投资、技术转移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分解和全球配置。在这场微观主体的世界性套利活动中,跨国公司逐渐扮演了主角。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使跨国公司能够凭借其独特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管理战略和资金实力: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生产要素,将产品销售到价格更高的市场进行套利;另一方面,巨额剩余资本将转移到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套利。内部化优势使跨国公司能够按照最有利的区位优势将其生产和销售活动分配到世界各地,并在专业化职能的条件下与各分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形成一体化网络,通过在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结果,国际分工与合作实际上变成了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当跨国公司利用其优势大规模地进行全球套利活动时,其客观效果是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4.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

众所周知,主导世界的两大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近年来,两大法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相互融合和趋同;此外,随着贸易一体化和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统一立法活动深入开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统一的法律环境。

世界政治格局的定义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在内的个别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形成的。目前,世界政治的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一个超级大国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向多层次发展。两级格局开始标志1949,美、加、英、法等12西方国家齐聚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八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合作条约》,简称《华约》。两级结构(美苏)结束的影响是1。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它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进程。3.出现了局部的地区动乱。4.所谓区域化集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是同一地区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与外界的竞争。它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对世界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世界经济:1集团内部贸易量不断扩大,集团成员外贸商品结构变化迅速。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它的成立,可以充分利用集团内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各种资源,发展大型合资企业和技术水平高的新兴产业部门,迅速改变社会发展的单一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使世界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政治上: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和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