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霍金成为如此独特的天才?

2018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剑桥去世,享年76岁。霍金对宇宙学和黑洞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命名的霍金辐射以及他和罗杰·彭罗斯提出的奇点定理,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他的科学成就和人生经历在他死后已被媒体报道过,在此不再赘述。

霍金去世引发的关注显然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这样的公众关注度,霍金是科学界第一人,也是独一无二的。单就关注度而言,与霍金相比,“第二人”必然黯然失色。所以,在缅怀和缅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霍金与众不同?在我看来,有三个关键词值得特别关注——它们与我们眼中的霍金是同构的,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霍金。

毫无疑问,霍金是一位科学家。具体来说,他是研究黑洞的物理学家。没有他的科学成就,他当然不会受到这样的关注。然而,尽管无数科学家为探索未知、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社会影响力确实差别很大。在现代科学史上,如果说对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三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和伽利略的影响最大。他们不仅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物理大楼,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可以参考的是,20世纪以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两项诺奖成果应该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和LIGO引力波的发现。这两项研究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周围的世界,但这种陌生感和新鲜感最能激发大众的兴趣。

轮椅上的霍金,这个经典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很少有人见过健康时的霍金。21岁时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医生诊断只能活两年。然而,他又活了55年,这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43岁时,他因肺炎接受手术,说话能力完全丧失。此后,他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发表演讲和提问。

患病是霍金的不幸,但也让他变得伟大。天体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马丁·里斯这样评价霍金:“我们赞美他,赞美他杰出的学术成就和他最受欢迎的著作《时间简史》。在这一切之上,赞美他战胜肉体之狱的壮举。”

霍金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但我们不能否认,就连霍金本人也不否认,他的疾病使他区别于其他科学家。视觉上的差异让我们总会提到霍金面对疾病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永不放弃的精神。

与霍金有点类似的例子是约翰·纳西,他患精神分裂症近30年,但最终病愈,并因博弈论研究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到纳什,我们也会提到这次患病经历。他们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有一部著名的自传电影:霍金是万物理论,纳什是美丽心灵。

黑洞、疾病和剑桥加起来让霍金独一无二。史蒂芬·温伯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在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也写过《前三分钟》《终极理论之梦》等科普书籍,不逊于《时间简史》,但大众对他非常陌生。许多人认为爱德华·威滕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同时,他研究超弦理论作为大统一理论的可能候选。作为追求统一理论的爱因斯坦的接班人似乎更合适,但他的名声也只是在学术界比较突出。

《时间简史》成为超级畅销书(40种语言版本,销量超过654.38+00万册)。当然,营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营销策略在其他同样优秀的科普书籍中却无法起到类似的作用,甚至效果相差甚远。这说明《时间简史》的畅销现象是霍金独特的个人特点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本书的畅销反过来进一步确立了霍金“明星科学家”的形象。

霍金去世了,他身上的符号也消散了。他不再是黑洞探索者,不再是坐轮椅的囚犯,也不再是剑桥精神的传承者。但霍金勇在这里,被他激励的人们还在探索未知的路上,闪耀在他身上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不会熄灭。只要有人记得他的辐射方程,他就不会死。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星。我们知道宇宙的元素组成了我们,使我们能够奇迹般地凝视宇宙,最终消散在浩瀚的宇宙中。然而这次我们发现,原本就是“宇宙之王”的霍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