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有什么特点?
1.家族文化是家族企业的文化基础。
中国的儒家文化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主要内容有“父慈子爱”、“长益幼从”、“和为贵”、“和为贵”。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基础上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族企业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大多是在“家庭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中国家族企业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以家族父权制为中心的特征。换句话说,家族企业的凝聚力来源于对家族长权力的威望和绝对服从与崇拜,从而推动家族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形成了以父母为中心的基本相同的价值观,从而使得家族企业的凝聚力特别强。而这种由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企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也就是说,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容易接受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加入组织或服从家族成员担任领导,并愿意听从他们的召唤。而对非血缘成员的信任度较低,非血缘成员很少被安排担任企业管理者。
2、母公司集权的企业管理体制。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无条件服从长辈为原则,否则就是“不敬不孝”。如果家族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是一位长辈,那么这位家长在管理整个企业时将拥有绝对的权威。正是受父母绝对权威的影响,父母在管理家族企业时会相当随意,即企业的管理权高度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然而,在家族企业中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往往是家族企业的创建者。从家族企业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形成了以企业创始人为中心的家族企业的母公司。这个父母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孩子。可能是大哥,也可能是小弟。以企业创始人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会形成家族企业家长式的集权体制。这种高度的集权有时可能会因为家族中掌握权力的人的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家族企业组织的无序,容易产生无序。比如对不称职家庭成员错误的宽容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出卖或不满而发生纠纷或冲突。
3.家族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资金链容易受外部条件影响。
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为主。家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困难。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家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导致家族企业融资困难。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非公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对家族企业更是不敬贫爱富。如果对家族企业尤其是小型家族企业的贷款存在风险,可能会被相关领导机构甚至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许多金融机构宁愿达不到贷款目标,也不愿贷款给家族企业。即使他们同意贷款,也会尽力把贷款规模限制在家族企业。很多家族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借贷,承担数倍于金融机构的利息负担。如果经济形势恶化或者金融政策发生变化,家族企业的资金链很容易断裂,导致公司无法继续发展。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引发严重社会矛盾,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4.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管理不民主,容易管理混乱。
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实行高度集权的制度,即企业往往由一个人行使绝对的指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而企业中重要岗位的经营权往往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拥有大部分股份。由于家族成员拥有对股份的控制权,企业管理往往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科技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家族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摆脱以家族成员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否则就难以实现有效发展。主要原因是家族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很难将家族企业的经营权交给非家族成员,从而限制了家族企业的发展思路。另外,家族企业只考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要求,不愿意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导致家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这与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有关。
5.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家族企业大多名不副实。
现代企业大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模式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模式。有限责任公司采用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方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实行民主集中制,使企业在效率原则下发展。虽然很多家族企业都冠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但大部分股东都是家族成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族企业股东的股份只是名义上的,并没有出资。企业只是由实际投资人以家族成员的名义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家族企业股东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很多名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家族企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往往只是走个形式,各种不正之风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