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回应了一些社会问题,包括哪些?
1.草案非常关注如何确认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目前草案中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
2.草案还回应了“一老一少”的问题。“一老”指的是老年人的问题。草案首次设立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明确了配偶、父母、子女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说是满足了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
3.‘少一个’是指自然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下限标准。讨论中,专家们都支持将其从《民法通则》中的10周岁调整为6周岁。
4.在物权方面,草案首次使用了“平等保护”的表述,这是物权法的重大进步,凸显了民法“私权平等”的价值取向。
5.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草案详细列举了知识产权的客体,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还规定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新闻网-中国将迎“民法典时代”草案,回应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