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音大师《南山在家法指南》读书札记(六)——不可盗戒
佛祖死后,法部分裂成派别。但不管遵循哪条法律,都要老老实实地遵循,不能自己搞混了。
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传承,不管是藏汉还是南方,都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各法的法官多为阿罗汉或圣人,各法的判决可能不同。因为不同时空情况不一样,佛对不同根的人讲不同的方法。比如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佛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接受的时候,就应该依法接受。
?法规只能由佛来制定,所以一定要看到法规的依据。修行可以以上师的说法为准,但是对于正典来说,你说的不算,上师说的不算,老僧说的不算,只有佛说的才算。连一般的菩萨都驾驭不了戒律。所以,说到戒,关键和核心是要有法条和原文的依据,这样因果才不会差。
?胡艺大师说:开悟也是一种负担。完全觉知真理的人,也是老老实实地修行戒律,也是一种负担。
?犯盗窃罪的境界包括六尘(色、声、香触法)和六大(火、水、风、气)。犯主的事,别人吝啬,不愿放弃思想,都是犯了罪。
?佛物有四种:佛用物、佛属物、供养物、供佛物。
?法律客体有四种:法律客体、法律客体、要约的法律客体和要约的法律客体。
?僧物有四种:永久与永久物、十方永久物、现与现物、十方现物。
A.不得相互提供佛物(佛像、寺庙、佛塔)。这些东西虽然腐烂损坏,但是不允许卖掉换成其他东西给佛祖。它应该被很好地保存,不能被扔掉、销毁或出售。真的碎了无法附着的佛像,一定要带着敬意火化,然后把骨灰处理掉,放在人够不到的地方。
?b .属于佛(钱、乡、人、畜),可用于他用,然后供奉给佛。
?c .供品(香、水、灯、花、楼),其中楼只能换,不能换,花等可以换佛,类似于前面的佛。
?d .供养佛物,即供养佛食、佛果。这些东西是有时效性的,一定要在新鲜的时候去掉。因为和尚的出现,过了中午就要把佛挪开。供佛用的餐具要与个人用的餐具区分开来,不能混用。应该给佛买新的庄严的器皿。如果条件允许,你最好养成习惯,先把你的任何利益奉献给佛。虽然佛不需要,但说明佛的弟子对老师是尊重的,是有思想的。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养成习惯。在吃新东西之前,要先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时刻记住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境界。拆下来的东西由香炉处理。我自己的佛堂,我是香炉,供完佛就可以随意使用。供养时,观想并祈求佛菩萨的加持,通过这样的供养培养快乐,供养时,观想佛菩萨加持了我们。
E.佛法中所用之物,对于断经或法帖来说,不能用就不能结缘于他人。以后为了避免被别人看到,可以按照印光大师的指示,毕恭毕敬地火化。火化骨灰要毕恭毕敬,或沉底,或随波逐流,或埋在别人够不到的地方。
?其他三个法物可以用和三个佛物一样的方式来理解和对待。
?g .僧侣。做义工的时候不要随便用庙里的东西。一定要问问和尚,不然很容易坏了规矩。俗人去其他佛寺跟和尚吃饭都要补贴自己。帮助佛寺不需要补贴,但是最好补贴,因为我不知道你做的工作够不够扣除吃饭的价值。参加* * *修不一定要补贴,但是最好补贴,安全。交五块钱是上品罪。在《方邓晶》中,佛说五逆四重佛可救,窃僧不可救。这个业力是非常疏忽的。
?h .他人的性格如果负责看守他人财物的人很小心地看守,被他人盗窃,就不会犯盗窃罪。如果守卫的轻,不小心,被别人偷走了,那就是盗窃罪。自己的东西被贼偷了,贼心已定。这个时候自己把它们拿回去,就犯了盗窃罪。如果报警被警察收回,不属于盗窃罪。
A.供水。应该每天供应清水。每天都在变。早上的新鲜开水不要从家里的茶壶里倒。有条件的话,每天从水龙头取新鲜水烧开,不要从厕所取,要从干净的地方取。供佛的杯子最好有盖子,以免灰尘落入。晚课前退,或者第二天早上换水。给过佛的水可以自己喝,有加持力。不要把拆下来的供水用的空杯放在佛桌上,放在一边,因为供应完空杯就没有好消息了。
?b .喂养。不需要每天都提供食物。如果能为这个月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做好准备就好了。菜只能上十几二十分钟。中午前必须移除。
?c .佛像。家里请的佛像不需要藏汉朝的。那是藏传佛教的习俗。如果没有业障开光或者藏起来,按照《汉传》的习俗,直接供奉佛像就好了,一样有感应。佛像代表佛的法身。只要虔诚恭敬,就能获得加持。
A.眼睛偷颜色。未经允许,偷看别人的医书,偷看别人的秘方,偷看电影。
B.偷耳朵。偷听别人拿着咒语治病,明知是未经授权的音乐还听,应该也是一样的。
C.鼻嗅、舌尝、肢体接触、故意偷盗、六尘都差不多。
D.六:地、火、风、气也是如此。偷风,扇涂药,你偷扇;偷空气,搭棚子倚着别人家的地面,违章建筑;窃取知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有三种判断:1.5元;2.以佛教的货币价值为标准,佛陀时代的五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美元;3.在佛祖时代,偷五块钱被判死刑,所以以当地偷五块钱被判死刑的数值作为犯罪标准。
南山法采用第二种判决方式。因为第三种判决有不完全公正的问题。(有些国家没有死刑)
?量力而行很难,讲和很难,承受很难,讲秘密,互相隐瞒,痛苦,贫穷。
?夫妻之间也要互相尊重,每次都用一大笔钱供养三宝。夫妻不同意,也算偷,好心偷,犯戒。供养三宝有功德,偷盗有偷盗。两者分开算,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