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与国民经济有什么关系?
——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海洋科技工作。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周庆海。
编者按: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世界,是新时期指导中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
海洋科技是我国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洋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划纲要》也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安排。为了让读者了解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科技做了哪些安排?我们对海洋科技下一步如何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特别邀请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周庆海来解读这些问题。
规划航天与海洋科技亮点被列为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五大战略重点任务之一。
《规划纲要》亮点颇多,海洋科技发展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确定了重点任务,明确了今后我国海洋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对于海洋界来说,最大的亮点是航空航天和海洋科技成为了本次规划纲要的五大战略重点任务之一。这五项战略重点任务是:一是优先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保技术。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以掌握装备制造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追赶高科技产业的重点。四是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规划纲要》之所以将航天和海洋技术列为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五大战略重点任务,是因为航天和海洋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正在成为大国竞争的热点。目前,我国海洋科技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要缩小差距,应重点发展海洋监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海底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对海洋领域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规划纲要对海洋领域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水和矿产资源的关键领域,海水淡化和海洋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得到优先考虑。海水淡化将重点研发海水预处理技术、核能耦合及水电联产、膜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海水淡化热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和可规模化应用的多元耦合关键设备。
在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方面,重点研发浅水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合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在环境领域,强调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主题。重点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发展近海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发展海洋动力环境高精度数值预报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提出加强大型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特别是在待开发的前沿技术方面,单独列出了海洋技术,提出了四项前沿技术。分别是(1)三维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发展海洋遥感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浮标技术、岸基远程雷达技术,发展海洋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2)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重点研究极端环境条件下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动校准技术、海底信息传输技术等。(3)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重点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理论与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物化探与评价技术,突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和安全开采技术。(4)深海作业技术。重点研究深水水下运输技术、生命保障系统技术、高比能动力装置技术、高保真采样与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深海作业装备制造技术和深海空间站技术。
规划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重视发展多功能、多参数、长效的海洋综合开发技术,提高深海作业的综合技术能力。重点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开采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
在基础研究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影响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海-陆-气相互作用和亚洲季风系统的变异与预测,中国近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在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中的作用。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目标的实现,必将使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使海洋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思路和目标:未来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总体目标15。
目前,国家海洋局正在编制海洋科技“十一五”规划。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海洋科技的总体目标是:未来15年,全国海洋科技工作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数字海洋、和谐海洋”。把自主创新和支撑发展作为海洋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环境为重要保障,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引领和支撑海洋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总目标做出贡献。
总的思路是:“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协调支撑发展,推动引领未来。”具体策略是:根据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按照点、线、面设计,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框架。要突破一系列海洋前沿技术,抢占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要牢牢把握服务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安全的主线,把握海洋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在点线面成果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创新载体,建立国家和地方相结合、各类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海洋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通过10到15的努力,在海洋高技术开发、海洋关键技术、海洋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减灾防灾、海洋安全、极地、海洋等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为海洋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海洋行政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切实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力争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60%;科技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海洋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期工作:近期海洋科技工作的重点
1.制定“十一五”国家海洋科技规划。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拟在现有海洋科技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海洋领域其他部门的重点工作,以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全国性、综合性的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体系, 以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宗旨,以提高海洋管理和效率为目标,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有效促进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明确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科技部将按照“科研、支撑、服务、保障”八字方针,以服务和海洋行政、海洋经济、国防建设为重点,实施《规划纲要》,为全面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奠定基础。
在科学研究上,实行学科发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协调发展、稳定支持、超前部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要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为国家目标服务,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灾害等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通过基础研究解决海洋事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和瓶颈问题。
坚持科技为管理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实现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提升海洋科技对海洋管理的服务能力,为海洋管理创新体系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把“科技支撑”落实到位。重点工作是高技术在海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如海洋卫星遥感技术、3S技术在海洋管理中的业务化应用研究,加快“数字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海上突发性污染灾害的监测、评估、预测和应急处理技术研究;新型海洋污染物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
以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创新机制,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紧密结合,做好“服务”经济工作。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提高海洋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有效整合和配置海洋科技资源,建立海洋科技开发转化、信息开发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等平台,形成科技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商业运作体系。
按照提高海洋安全能力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调查和观测,进一步提高对海洋环境安全的认识,大力发展重大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预报支撑技术研究,为海洋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