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选择知识产权

大学生该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张转向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启示,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从中国来看,“新常态”本质上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字面上看,“新”的意思是“不同于旧”;“常态”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是一种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的、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不同于过去30年高速增长期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而是改变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它没有改变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只是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需求,分析市场和消费心理,引导社会预期,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创业人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方位创新。

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出现了许多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还表现在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它面临着复杂的体制转型,这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找准发展的平衡点,选准改革的突破点,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一是中高速。从速度上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二是结构优秀。从结构上看,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工业主体;在需求结构上,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要需求;在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居民收入比重提高。三是新动力。从动态角度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三,如何准确理解新常态

当前语境下的“新常态”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速不再保持过去的高速状态,而是进入中高速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的“智能”增长状态,即“中高速”应对应“高端”。在“新常态”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企业普遍能够稳定盈利,劳动者劳动报酬能够合理有序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能够持续扩大。第二,“新常态”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益现代化的状态。在“新常态”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更加清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功能都能有效发挥,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合作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新常态”是一种政治更加清晰、市场更加开放、社会更加和谐的状态。

综上所述,“新常态”要求我们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着力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生成,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应该把握哪些新思路?

第一,激情不是全部。激情是催化剂,可以为创业调动创业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但是面对大学生,太多的激情表现在创业的决心和对事业未来过于乐观的态度上。这种创业心态主要表现在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或者不够全面严谨,只从一个方面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价。其中,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只是有一个想法,而没有一个可行的实现这个想法的实施方案作为保障。由于大学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他们在创业准备期的决策,基本都是基于个人通过书本和各种媒介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由于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还没有在心中建立起个人经验判断体系,在考察商机和项目时,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分析上,无法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创业机会和项目。

二、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规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制度等一系列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学生有好的项目或想法,恰恰代表了“创业长征”。在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中,也有很多人认为一个好的想法和创意就代表了成功创业的理念。而在创业准备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或者根本没有设计对策和退出机制,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因素完全不了解,导致一开始就出现各种问题,以至于创业者没有走远,也就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创业者不是全才,但要以全才为主。

第三,团队建设和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可能是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管理理念,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的创业群体,一般都是25岁以下的大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处于激情的情感阶段,个性和自信都很强。所以在很多体现“人与人合作”的工作中,比如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章制度等,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会出现“一人为龙”的情况。纵观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任何创业者想单干取胜的可能性已经降得很低了。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往往显得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用,不利于合作创业。

第四,坚持就是胜利。创业的准备再充分,也不是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再仔细,也难免有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创业伙伴再团结,也会有摩擦,资金再厚,也会有周转不灵的时候。这些都说明,在千变万化的创业环境中,能影响我们创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没有人能非法担保。我们可以在下一个路口选择正确的方向,所以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很正常。可能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未来很茫然,有时候觉得很无奈,有时候觉得创业太辛苦,无法继续。但就像午夜离黎明不远,胜利的曙光就在你最艰难的时刻面前,坚持就是胜利。

动词 (verb的缩写)新常态下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在经济新常态下,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平和的就业心态。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有努力的态度;第二,要理性对待工作待遇;第三,要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发扬不怕辛苦、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到基层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珍惜就业机会。

新常态下,大学生认清形势很重要。他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坚持先就业再择业,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期望一次就终身就业。结合自己的专业,瞄准基层和一线,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就业。要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勇于到基层单位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能发挥才能、得到锻炼提高的地方去。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基层,在未来得到锻炼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