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的发展总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当时平均水平。具体包括:

----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0-3岁婴儿教育参与率50%以上,3-6岁幼儿入园率100%,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0%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12年教育,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15年,户籍人口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以上,劳动人口继续教育率80%以上,退休人员教育参与率70%以上。

----教育质量持续大幅提升:义务教育综合评价优良率90%以上,中职学校毕业生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40%以上,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率80%以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0%以上。

----教育公平程度较高: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占总学位比例80%以上,常住残障儿童入学率100%,经济困难学生受助率100%,80%以上社区建有标准化文化教育中心。

----教育国际水平较高:全市全日制高校在读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以上,具有境外教育和培训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左右,职业院校推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市生产总值的4%以上,每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

(四)2006-2010年教育发展具体目标1学前教育

全面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质量先进、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保障幼儿学位供给。至2010年,全市在园儿童达到22.5万人,增设幼儿园216所。建设条件和质量良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机构,保障残障儿童学前教育权利。

◆构建0-3岁学前教育网络。至2010年,全市60%以上社区建立0-3岁各类幼儿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基本形成社区学前教育网络。

◆全面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制定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标准,至2010年标准化幼儿园达到80%以上;创建一批办园条件好,课程、教学、管理有特色,教育质量高的示范园。

◆增创课程改革新优势。形成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时代特色和深圳特点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2九年义务教育

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提升民办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深圳下一代提供公平、优质义务教育,培养知识技能扎实、情感丰富、价值观正确、个性发展、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化布局结构,确保学生就近入学。至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到92万人,其中小学68万人、初中24万人。新建小学55所、初中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发展各类特殊教育,推行随班就读和特教班就读等形式,提高残障儿童就学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使中小学内涵发展、标准化发展。全市全部公办初中、小学和60%以上的民办初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

◆促使义务教育多样发展。以政府办学为主,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多样的办学体制;引导中小学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基础上发展办学特色,形成多样的办学类型和风格;推进九年一贯制试验,深化双语教学,倡导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与办学模式;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估评价标准,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不断缩小与公办学校差距,造就一批品牌民办学校。

◆合理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要求,依据《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的政策要求,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多渠道多形式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益。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自主、自尊、自强的现代个性品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理解他人、遵守公德、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品质;制定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体育与艺术素养。全面推行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3%,优秀率达到28%。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80%以上中小学成立3种以上艺术活动小组或团,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2项体育和1项艺术活动,争取3-5所中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校。

3高中阶段教育

深化高中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高中布局结构,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创新高中教育模式,普及优质高中教育,合理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为国内外高校输送优质生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普及优质高中教育。至2010年,全市高中在校生达到14万人,规划新建高中10所(不含“十五”已规划尚未完成的寄宿制高中6所)。至2010年,建设20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个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重点示范专业,其中6个达到国家级示范专业水平。高考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

◆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设一批国内省内优势学科,构建起特色鲜明的选修学科,形成结构均衡、知识先进、选择灵活,适应时代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高考竞争力的现代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创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中职专业;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建设和完善学分制银行;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把学生培养成为文化基础好、职业品德高、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就业创业能力强的中等专门人才。4高等教育

坚持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并重、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国内外合作,健全高等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至2010年,全日制高校在校生达到10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在校生和自学考试在册学生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有高校,高标准规划新建高校;鼓励举办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教育。至2010年,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达到15∶50∶35;全日制理工、文史类学生比例达到70∶30。

◆高等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至2010年,市属高校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学科的突破;高职教育建成20-25个国家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全市建成8-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建成10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点达到6-8个;建设全市精品课;全日制高校教师人均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和申请的专利数进入国内计划单列市前列。

◆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城市。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不断拓宽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的层次、范围、质量,形成政府间、高校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汇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贡献一流合作成果。

5成人教育

整合公***成人教育资源;规范成人教育管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协作有方、竞争有序、服务有效、支撑有力”,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成人教育体系。

◆规范成人教育管理。明确政府各部门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职责,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市场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服务完善、信息化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成人教育市场。

◆高效整合公***成人教育资源。规范公***培训机构产权管理;形成公***培训机构在课程、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享机制。统筹建设6个多功能、综合性、大规模、布局合理的实训中心。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网络化发展。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政府牵头并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设立公益性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学习制度,形成开放、灵活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网络。

6社会教育

形成政府统筹规划、社会齐抓***建的社会教育管理体系;健全开放多元、覆盖全市的社会教育网络;全面实施公民道德教育,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培育高尚和谐的城市文明。

◆健全社会教育设施。全市新建1-2个占地500亩以上的综合大型青少年校外基地,每个社区建1所多功能文化教育中心,合理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美术馆、科学馆等公***文化设施,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相对齐全的社会教育网络。

◆系统开展全民教育。推进学习型家庭、企业、机关、社区等创建活动,普及科学、医疗、卫生、消防、安全、国防等常识,形成全民读书、人人学习的社会风尚,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2011-2020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

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高水平发展。0-3岁婴儿教育参与率80%以上,3-6岁幼儿入园率100%,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5%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14年教育,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6-18年,户籍人口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劳动人口继续教育率80%以上,退休人员教育参与率85%以上。

----教育综合竞争力达到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深圳由追赶型教育发展成为引领型教育;由供给型教育发展成为需求型教育;由模仿型教育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教育。高等教育强力支持深圳知识社会转型;义务教育成为公平教育、优质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特色鲜明;教育产业成为深圳重要的知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