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核心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政治核心知识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2.法律最重要的特点是由国家强制执行。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见二年级教材P56)。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新闻监督。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公民)。

15.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宪法。

17,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是: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策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总额中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3.犯罪定义: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依法惩处的行为。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和物质利益的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生命安全权。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指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教材P76最后一段的大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知识产权的定义:又称知识产权,是法律承认的对人的创造性智力成果的专有权利,既有人身权,也有财产权。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初中政治需要知识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重要的特点是由国家强制执行。

4.是落实在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吗?依法治国?然后呢。以德治国?治国方略。

5.青少年应当学习、理解、遵守和保护法律,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生活也要有同样的标准?法律。

7.法律是什么?——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准则,由国家强制力强制执行,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确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巩固有赖于教育和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都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法(治理国家和确保安全的总法规)-宪法(母法)

15.刑法的功能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罚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有害。

18.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肯定是违法(触犯刑法)

19.违法性(一般指违法性)与犯罪的联系,既是违法的,也是对社会有害的。

20.犯罪就应该受到惩罚,受到惩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宪法是什么?它在内容上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普通法律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