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之的主要贡献

小儿脑瘫和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顽症。山西脑瘫康复医院郭新志院长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艰苦探索,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门,实现了脑瘫从不可治到可治的跨越。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经验交流表彰会前,我们采访了一位打开脑瘫康复大门的农业工人党员。

郭新志创造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接受系统治疗的3万多名患者统计,总有效率达97.8%,其中1,000多名患者实现了常态化,能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一个美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来的时候是五个人抬着的。两个月后,老人可以独自飞回美国,无需陪同。

为了攻克脑瘫,郭新志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为了体验针刺的感觉,她不怕危险。她在自己身上反复尝试,最终在头、颈、腰、背、四肢找到了10多个新的有效治疗点和穴位,从而找到了治疗脑瘫的突破口。她将头针、体针、穴位注射药物、头部病灶区封闭、按摩、中医等传统中医疗法与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特殊教育、社区康复等现代康复技术科学结合,实现了“治疗数字化、方法顺势、效果计算化”。

郭新芝研发了几十种疗效独特的中药、保健品、康复仪器,每一种都足以让她暴富。但她没有心情经营自己的事业。她想让成果尽快造福世界。为了传播新技术,她与20多个省市的医院开展脑瘫康复医疗合作,为各地培训了1200多名脑瘫康复人员。她还举办了10期国际培训班,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弟子前来学习。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她建议从娃娃抓起,提倡婚检。早在上世纪80年代,郭新志就率先开展了婴幼儿“421”体检计划,即1年内体检四次;1-2岁,1岁,体检两次;65438岁和1岁体检,为小儿脑瘫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她提出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要从产科做起”、“制定中国人的营养法”等建议,得到了卫生部的重视和采纳。党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高度重视她的“脑亮点工程”,并拨款654.38+0.5万元用于脑瘫康复研究。

20多年来,郭新志任劳任怨,先后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6项。她在七五、八五、九五攻关中获奖无数,几乎成了“专业户”。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省残联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巾帼之一的郭新志,拥有50多个称号和荣誉称号,可谓功勋卓著。喘口气是有道理的。但是,郭新志的作息时间表里从来没有休息过,46岁的他依然每天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经常一天都没时间吃饭,忙的时候就靠喝点牛奶充饥。有时候她半夜回家,累得连举手开灯的力气都没有。她穿着鞋子和衣服在床上睡着了。她告诉记者,以前做研究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现在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人们不明白她的动力从何而来。她笑着说,我有一个“精神支点”——社会责任。一个脑瘫孩子至少拖垮一个家庭,发病率按千分之三或千分之四计算。这个国家有多少人?我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在飙升。攻克脑瘫是我的责任,所以我休息不起。我在山西省残联分管组织、集资、扶贫、调研、基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等多项具体业务。从筹钱到办部门,我都要亲自去。有时候我真的很累,但是一想到那些无助的脑瘫患者和他们家人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全身都有说不完的力气。

郭新志正在忙一件大事。她提出的建设“山西国际脑康复医院”的想法,在今年山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被列入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受到了中央和山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建成后,山西国际脑康复医院总投资6543.8+0.46亿元人民币,占地300亩。由健康体检中心、儿童脑康复园、老年脑康复园、劳动模范社会服务园、国际脑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中草药开发研究院七大部分组成。对建立我国中西医结合脑康复医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定义标准体系,既实用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