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什么?
科技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在一系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为我国科技事业在新世纪迈上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正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重视自主创新,才能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16发射以来,参与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从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的运载火箭到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器,从“三纵一远”发射模式到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基测控网,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到越来越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中国航天人在世界航天史上写下了“中国飞跃”的新篇章。载人航天的伟大实践再次告诉我们,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作为一项涉及诸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航天器、运载火箭、发射场、TT&C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涉及诸多高科技领域。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国数千个单位、数十万科技队伍自觉服从和保障大局,同舟共济,通力合作,坚持统一指挥调度,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团结一心,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已有18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卫星通信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粮食生产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进步,都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飞天梦想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不断高涨,对发展太空的无限前景充满期待。中国人民的飞天梦包含着科技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和造福全人类的和平愿景。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努力,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在一个民族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申办、组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一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在当代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树立了新的坐标。通过这些坐标,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体会到了更艰巨的责任,也有了更执着的梦想。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载人航天。”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实施和推进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心里话。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全球视野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志和决心,是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施的重要背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相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将激励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我们相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强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