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意义何在?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成果。
一、加强对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应当明确,实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普遍的社会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与各行各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的权益就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应当明确,实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以法典的形式明确了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规范了经济生活和活动所依赖的财产关系和交易关系,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明确,实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许多规定直接关系到有关国家机关,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时,必须明确自己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边界。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应当考虑民法典的规定,不得侵犯人民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同时,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的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民事法治建设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需要不断补充和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民法典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国家有关规定与民法典的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应当迅速清理,修改后的修正案应当废止。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的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法律和时间变成了规则。”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民法典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交往、生活方式不断涌现,这也给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的新需要,推动民法典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民法典的执法和司法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把保障民法典的有效实施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法违规随意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严厉处理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
民事案件与人民群众的权益最直接、最密切相关。各级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其与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法的适用标准。要加强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干预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
民法典专业性很强。在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帮助群众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务实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解决民事纠纷,多途径推动民法典的实施。
第四,加强民法典的普及。民法典***7共1260条,65438+万余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卷面最大、章节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要把民法典实施好,就要让它走向群众,走进群众的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期间普法的重点,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培养自觉守法的意识, 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中有很多专业术语,要加强解释。要围绕民法典总则和各部分需要把握的核心要义和关键问题,阐释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阐释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便利交易流通、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睦、追究侵权责任等民法典的基本要求,阐释民法典的一系列新规定、新理念和精神。
第五,加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仍不完全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和现实,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民法典的有效实施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动和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