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民间工艺都有一套固定的工艺流程。民间艺人非常重视恪守它的程式化,有些近乎于对仪式的崇拜与遵从,都是师傅传下来的规矩,是保证手艺不走样并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古东昌府木版年画中,刻板工序和印刷工序就伐、支、桃、跟四个刀序,接下来是下空、出渣、净底;印刷的工序有夹纸、爽纸、定纸、套色、晾、分类、批发等等,工艺流程实际反映着一种文化认识。

每一种成功的民间工艺,在制作方法上都有自己的诀窍,从这种意义上说这属于民间艺人的知识产权,因为他们在传承技术时也对之倍加珍惜,有些还对外人秘而不宣,像古东昌年画制作中的“熟版”工艺,印刷中的“双拉”,构对颜色等,这些都是艺人们实践的经验结晶。

民间工艺几乎都有一部分要靠心、手的感觉才能把握的操作技能,这必须依赖长期的制作实践,否则是难以掌握的。像东昌府木版年画中的印刷过程的心手感应等等就是如此。这也是一种文化,其巧妙之处,恰恰在于其难以言传,必须亲自经历,亲自实践。

选材,凡属自然之物都是民间工艺首选的材料,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索取的最早认识和相对合理的利用,其中就反映民间文化的智慧。东昌府木版年画选用梨木雕制木版,用松烟、茶水制黑色,槐米制黄色,葵花籽制紫色,生铜末锈制绿色,石青粉制青色就是很好的例子。

刻版艺人,这个群体是源于东昌府古老的刻书业,他们是从为书籍雕刻插图开始,扩展到门神、纸码等品类的创作。印版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大号版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中9版长约40厘米,宽约30米;小号版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还有十几厘米的神码。

刷印工人来源于东昌府刻书业,从木版印刷书转业到刷印民间版画,像做刻版艺人一样,代代相传,是一个专业刷印群体。东昌府印画是“双拉”,“双拉”是一次同时印两个画版,左手一边用棕刷向画版上刷色,然后放下棕刷、马上再均左手将纸放在色板上,这是左手的分工;右手拿“趟子”在纸的背面前后左右赶印,然后放下“趟子”,再用右手把印好的画从色版上揭下来,这是右手的分工。“双拉”同时印两种画,再加上双手的特殊合理分工,自然是印得快。“双拉”的刷印方法比较难,难点是印色不容易套准确。但是刻书业的印刷“绝活”,借转到刷印民间版画,“双拉”的这一诀窍,既是经验,又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