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乙二醇的背景介绍

这套成套技术通过了中科院在江苏丹阳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一整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是世界上第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经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取得的成果,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整套技术符合循环经济三原则,并通过了鉴定委员会专家的检验。

福建省材料研究所从1982开始,经过多年的前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催化剂技术秘密。2005年以来,该所携手江苏丹化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金美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及草酸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产业化项目。这项研发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和福建省的大力支持。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万吨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的设计和建设,全流程成功开车并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

中国科学院“全球首个万吨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示范”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卢永祥参加了会见。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福建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技术成果鉴定专家组组长何明远院士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实现了领先于世界的一整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应用,是世界上第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的供需矛盾,对国家能源和化工行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