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技术是从一台日本机车上获得的吗?
至于技术引进的对象,日本并不是唯一的。
200 & amp时速250公里动车组(2004年招标)
CRH1A/B/E——BST公司(青岛庞巴迪-四方,中国南车四方(青岛)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合资,成立于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之前)。
CRH2A/B/E——日本川崎重工(与南车四方合资)
CRH5A-法国阿尔斯通(与北车长春客车合资)
300(350)公里/小时动车组(2005年招标)
CRH2C——日本川崎重工(与南车四方合资)
德国crh3c-西门子(与北车唐山合资)
这些车基本属于国外技术。从一开始的整车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组装,然后生产技术转移到国内制造。目前国内已经实现自主生产。不过目前只有CRH1A和CRH2A(特别是2A像娇子.....)还在下单,其他都停了——1B和2B是因为16区段不适合当前需求,1E和2E是因为活动轨枕需求不足。至于350的2C和3C,更成熟独立的CRH380作为过渡车型不再生产。此外,还有自主研发的CRH2H和CRH5H型“防寒防沙尘暴”动车组。
自主研发的350(380)km/h高速动车组
CRH380A/Al-CSR四方(基于CRH2技术,但自主创新,中国已经拥有国际专利)。
CRH 380 b/BL-北车唐山和北车长途客运(基于CRH3C技术)
CRH 380 cl-中国北车蔻驰(基于CRH3C技术)
CRH6A/S/F-南车四方,南车浦镇加新会基地(某种程度上是CRH2的衍生,城际动车组)。
(另外,CRH380B和C车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很尴尬——西门子一直认为是技术抄袭。虽然西门子管不了国内市场,但这两款车目前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出口)
其实这些自研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欧日兼收并蓄的。
另外中国,BST的新型350(380)km/h高速动车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据说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有意让BST与北车(未来的北车)竞争,但现实情况未知。另外,这款车虽然命名为CRH1-350,但实际上与老款CRH1(与新款CRH1A相同)不是一个设计平台。
另外,一般认为日系车(CRH2,CRH380A)的乘坐体验比欧系车好。可能是因为东亚的出行习惯相似,日系车的设计更人性化。
补充网上查到的2004年招标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能够制造铁路动车组,并获得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成熟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其中,招标文件明确规定了三个原则:一是关键技术必须全部转让;第二,价格必须是全球最低的;第三,必须用中国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