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

在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相变区”,变革性科学、颠覆性技术和破坏性创新在孕育中逐渐显现。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构建优秀的创新生态系统,争取在未来率先采购本地区的领先技术。中国科技发展开始进入“无人区”。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范式改变,创新生态系统繁荣。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创新范式,是继创新1.0的线性范式和创新2.0的创新系统范式之后的创新3.0。创新生态系统最早出现在企业竞争中。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连接和传导,各种创新群落和创新环境在一个区间内动态演化的开放复杂系统。今天,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扩展到所有规模,从国家、地区和城市到行业和企业。

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多样性是天生的。创新物种的多样性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得以持续产生的基本前提。多样性要求创新生态系统应包含尽可能多的“创新基因库”,竞争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多样性程度。第二种是自组织进化。市场机制促进系统的良性变异、创新的最优选择和知识的学习扩散,遗传-变异-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学习和创新治理,政府在促进制度创新和保持对创新的最大灵活性方面表现更好。第三是开放协作。创新生态系统不断从外部引入新物种和新元素,深刻影响着创新群落的演替和系统的整体波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研究共同体、开发共同体、应用共同体和服务共同体在充分互动和高度协调中进化。

创新范式变革的主要动力在于知识的累积效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世纪之交以来,大数据蓬勃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需求的多样化引发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块化的R&D和生产使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和深入。对于企业来说,制造、营销甚至曾经是“护城河”的R&D,已经无法提供切实的保护。只有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获得更具生命力的竞争优势。

引进创新的“基石物种”,占领关键创新的“生态位”。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要构建一个优秀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从一开始就赋予它多样性的“基因”,让它尽可能独立地进化。

首先是创建一个优秀而丰富的创新“基因库”。公园和农场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但要想实现领先突破,需要构建一个物种更丰富的创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或“海洋”生态系统,关键问题从“如何高效生产更多作物”变成了“如何更快培育优质杂草”。

二是引入“基石物种”,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基石物种维系着整个系统的命运。基石物种失去了,整个系统的多样性也就失去了,其他物种也就消失了。研究指出,“基石人物”具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融入、与陌生人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在“人际桥梁”中发挥关键作用;影响力,激励人们去争取更长远、更远大的抱负,为团队建立创新文化;影响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促进了被系统影响的经济行为的实施。

三是继续创造并牢牢占据“关键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的“功能定位”。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频繁进入,“新物种”频繁出现,生态位经常发生变化。所谓关键利基,往往是因为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根技术、底层技术或关键设计。

将创新比作一个生命过程是对高度复杂的创新过程的新理解。复杂经济学认为,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是有机的,总是在进化的;要形成优秀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的不是“重手”或“看不见的手”,而是“轻推之手”。

提升创新治理能力,迈向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圈。

为了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构建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增强创新战略的功能。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创新决策、R&D投资、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四位一体”,其中核心是创新决策,关键是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减轻企业税负,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有更多资源自主创新决策。立足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措施,避免大企业过度兼并打压中小企业,为那些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支持跨界创新创业,推动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

二是鼓励科技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更多“基石机构”的出现。放宽准入限制,运用财税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的设立、运行和发展,解决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和群众团体资金难以为继的困境,使其发展成为基石性机构。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服务机构实施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战略,为创业团队和各类企业提供优质专业服务,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联盟等方式构建创新服务网络。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成为尽职尽责的“守护者”和有效的“施肥者”。以政府的创新投入为“耐心资本”,带动社会资金践行“长期是金”的投资理念。加快完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众筹和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等科技金融体系。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政策协调,开展政策审核,加强政策完整性,给创新主体带来稳定预期。重视政策企业家的培养,为他们的涌现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政策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