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整合“供、产、销”全过程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体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相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办理权限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必须审查所有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人独立办理业务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置岗位监管,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岗位和业务进行常规、定期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设立相应岗位的专业岗位,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综合工作能力,并将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治理,定期向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反馈监督过程和结果。如果中小企业不需要配备专职人员,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第三层次是在现有审计、稽核、纪检部门的基础上,设立董事会直接治理、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内部例行审计、离任审计、执行、监督和检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检查”为基础的有效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起到“防、堵、查”的作用,对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并使其不断完善,企业必须定期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遵循,在执行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发生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一个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并估计可能或已经造成了哪些后果。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违规违纪者,果断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控的目的。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会流于形式的关键。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赢得社会的信任。这两点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似乎是领导对财经纪律不熟悉造成的。事实上,很多领导是明知故犯,“对财经纪律的无知或不了解”只是一个借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人才会有动力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落实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内控失效,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产生,行为者都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掌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做好内控工作。具体来说,领导者除了以身作则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掌握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违法乱纪肯定有他们的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分析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重点关注其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接触社会劣迹和追求超常消费等行为,掌握可能使相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第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反腐和廉洁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自律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注意对那些业务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进行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中的技术性错误。
加强外部监管,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信息,形成有效的监督力量;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监督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责任落实到位;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体曝光企业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使企业及时掌握经营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脱离了手工核算流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很大一部分实现了电算化,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和治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