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收集知识产权

这篇文章非常全面:

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梁桂泉;郁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人事处处长游爱琼,研究员。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的影响是短期的,也是长期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面对危机,广东不应被动应对,而必须深刻分析、辩证把握风险和机遇,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因此,广东应该有两个对策:一是从战略上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给广东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损失,做好风险防范准备,降低和化解风险;第二,在战略上利用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的转折性机遇,强化内在能力,争夺外在潜力,争取下一个周期的新优势,全面推动广东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下一个周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开路。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广东对策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动荡已成定局,趋势和结果仍难以预料。化解危机,确保稳定,抓住机遇,寻求跨越。广东不仅要关注美国次贷危机及其不确定的走势和结局,更要关注事件本身传递的深层信息和意义。正是后者成为我们战略决策的出发点。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和决策者更关注事件本身,尤其是这一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现在尤其需要摆脱习惯性思维路径,解放思想,高瞻远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抓住机遇,形成全新的战略判断,实现全面战略创新。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的影响是短期的,也是长期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机遇,这取决于我们对变化的判断和利用变化的能力。需要辩证地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的影响。

积极影响

次贷危机对广东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对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警示,也为广东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客观上促进了广东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前外贸形势的变化,对广东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广东应该利用这次危机重新评估“出口创汇”战略。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成本和价格刚性的低端出口产品上。这揭示了广东的产业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风险区间,也揭示了广东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限性。次贷危机的警示信息可以促使广东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经过几年的调整和转型,广东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据统计局和外经贸部统计,2007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2.79%,同比增长59.1%。2008年6-5月,尽管传统大宗产品出口下降,但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增长25.1%。可见,广东出口产品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并不惨淡,次贷的冲击从反面检验了广东产品调整的成效和方向。

2.促进广东出口产品区域结构的调整。

避免所有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防范原则体现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次贷危机客观上警示了贸易伙伴集中度风险和进出口结构不对称。从出口产品的区域调整来看,次贷危机影响下广东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促进了对其他地区出口的增长。2008年6-6月广东出口的地区结构如下:对欧盟和东盟出口分别增长26.8%和26.4%;对非洲和拉美出口分别增长23.4%和19.8%,对韩国出口增长63.8%。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长103.3%。调整中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也通过出口区域转移得到了增长。如2008年6月5438-5月,广东家具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4.5%,但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一倍,因此全行业出口同比增长24.6%。

3.贸易顺差过大的状况得到改善,对遏制虚假贸易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2004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虚假贸易成分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杂项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导致这三大类产品的贸易顺差出现超常的爆发式增长。广东作为出口和顺差最大的地区,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次贷危机和中国出口政策的调整对过滤虚假贸易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使我们的出口构成和贸易顺差真实化、规范化。2008年6月至2008年6月,广东外贸顺差为5165438+5400万美元,增速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虑。长期以来,广东依靠第二产业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工业化战略受到资源短缺、成本和价格飙升的阻碍。2007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农业和非农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出厂价格和企业出厂价格的角力不断加大。国家调查总队广东总队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也在逐月扩大。次贷危机警示我们:广东如何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发展格局和新的条件环境?

负面影响

次贷危机对广东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求收缩、订单减少、信贷增加、价格波动、资本流动异常、企业利润和投资动力下降,以及美国经济放缓、信用链断裂、汇率和利率波动导致的海外投资受损。根据省统计局2008年广东经济发展分析数据,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7%,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三大收入增速均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工业企业亏损额位居全国前列。

1.对出口的影响

次贷危机对广东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出口总额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增速下降,导致出口对GDP的拉动力下降,对服装、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传统商品影响最大。

客观地说,广东出口产品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直接因素之一,影响因素还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成本上升。这些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成本和价格刚性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的生产和出口陷入困境。但具有规模经济和科技含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仍具有较好的竞争力。

2.汇率和利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

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分别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全球资源类商品仍以美元定价,全球商品期货价格的定价权主要由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控制。因此,其资本流动的变化和美元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资产市场价格和资源价格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美国降息后中美利率进一步倒挂,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美元走弱预期,2007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4月10首次破七。汇改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累计升值18.5%。一方面,美元贬值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美元贬值预期使得国际热钱将石油和贵金属作为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等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上涨。

资源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大了严重依赖初级产品进口的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本压力。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2008年6-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44.8个百分点,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不同程度亏损。全省亏损企业达到11006家,亏损额同比增加25.0个百分点。预计2008年下半年亏损企业将进一步增加。亏损企业中,不乏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成本敏感型中小企业难以应对高利率、高成本,企业外迁、倒闭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3.其他经济影响

次贷危机将进一步导致出口企业信用链断裂,海外投资流失,企业投资动力下降。首先是出口违约损失。自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源地成为海外商业账户的重灾区。根据商务部坏账率估算,2007年广东出口总额为3692.45亿美元,保守估计坏账金额约为6543.8+02亿至6543.8+08亿美元。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对广东出口的渗透率仅为654.38+0%,难以有效统计海外企业在广东因次贷危机而倒闭造成的损失数据。第二,投资动机和投资利润下降。随着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渗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导致投资动力下降。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6-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6.72亿元,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仅同比增长8.8%,回落4.7个百分点。

此外,次贷危机还影响了广东的海外投资,包括国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海外投资。)和企业。自2007年8月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业绩迅速下滑。

(三)下一步深化判断的影响

次贷危机下一步对中国和广东的影响有多大,负面效应是否已经触底,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次贷危机对美国影响的时间和深度,这是最基本的变量;二是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影响的深度;第三,次贷危机的辐射效应和广东的承受力。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美国会不会陷入经济停滞的怪圈?目前对此众说纷纭。关键因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能否稳定,次贷风险能否从源头控制。从各种综合因素来看,美国经济短期内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进入缓慢下滑的调整期。根据测算,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减少5%~6%。因此,可以预见,2008年下半年乃至2009年上半年,广东出口增速下滑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广东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选择

挑战和机遇,就像铜板的两面,总是相伴而生。任何变化都是机遇,挑战是对应对变化能力的考验。关键是怎么处理。特别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更不应该消极应对。它必须深刻地分析和辩证地把握风险和机遇,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因此,广东应该有两个对策:一是从战略上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给广东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损失。做好风险防范准备,降低和化解风险。第二,在战略上利用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的转折性机遇,强化内在能力,争夺外在潜力,争取下一个周期的新优势,全面推动广东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下一个周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开路。

(一)短期战略对策:积极防范和化解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经济社会的风险影响。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的转折点,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压力。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外部振荡,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突出影响。为此,广东必须主动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1.密切关注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最新形势,加强跟踪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有关部门特别是外贸管理部门要时刻关注全球金融危机的最新发展,以及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同时,进一步考察次贷危机及其对广东的影响,广东不仅要积极应对外界,还要及时与中央政府互动,以获得更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来应对危机。应对变幻莫测、不确定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广东需要有超前的研究预测和全面的动态宏观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加强政策的预见性。

2 .及时出台应急措施、企业自救和政府政策支持。

虽然市场选择和开发的主体是企业,但适当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服务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特别是应对危机和困境的能力。面对次贷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首先企业自身要采取灵活措施寻求自救,其次政府要及时出台配套应急措施,保持外向型经济的稳定发展。

3.高度警惕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日趋复杂。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频繁使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发展中国家开始对中国提起更多诉讼。截至2007年底,广东* * *共遭遇15个国家的125起贸易保护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亿美元,呈现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快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在世界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美国经济陷入动荡和衰退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可能继续下滑,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导致贸易摩擦增多。面对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广东需要加快提升应对能力。

我们要积极配合国家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有效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加强企业和行业自律,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信用意识,维护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建立健全外贸预警系统和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公平贸易信息交换和* * *。加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企业主要是商会、协会的联动机制,实现有序、顺畅、高效运行,及时应对和积极防范从国外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反垄断和“337”知识产权调查等各种贸易摩擦。

4.适当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缓解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平衡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驱动。在危机转型期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已经批准可以加快的项目可以加快;一些成熟的项目要快速启动,提高投资和市场需求的预期。同时,也可以加快金融创新和公共金融创新,加快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二)中期战略对策:化危机为机遇,加快调整升级步伐。

危机危机,危机和机遇相伴而生。要积极看待危机,善于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善于化危机为机遇,抓住机遇,推动变革。

1.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外贸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广东早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弥补发展所需各种要素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得广东发展严重依赖地缘和路径,自主性和内生发展受到严重挤压。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和未来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广东应努力利用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机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的转变。 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逐步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降低出口占GDP的比重,从而减少未来出口下滑对广东的影响。

2.培育新的生产要素,跳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陷阱”。

在全球产业分工日益加剧、国际生产网络迅速扩张的新时代,决定国际分工的要素禀赋差异已从自然资源转变为由人力资源、创新能力、产业设施、制度和文化等构成的新的无形生产要素,要素资源状况尤其是创新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前提。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主要追求劳动力、土地等物质资源的低成本优势,而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更注重东道国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制度条件等要素的综合知识优势,这也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尽管欧盟和美国的投资成本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仍然吸引了大多数高端国际资本。

新的生产要素短缺使得广东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要素仍然是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物质要素。一方面使广东陷入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陷阱”,无法有效实现通过引进产业和技术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民工荒”、土地短缺和其他资源枯竭也使得广东以资源-劳动强度为核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因此,广东在参与国际分工时,既不能轻易丧失比较优势,又要注重新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优势的培育。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本地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等高级人力资本的开发,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使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尽快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3.走向高端,打破国际产业链中低端地位越来越固化的格局。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尤其表现为国际产业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区域竞争。知识经济时代,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无形生产控制有形生产,服务主导生产,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控制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国家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在,跨国公司选择广东承担其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加工厂角色,使广东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但这个“技术在外,资金在外,市场在外,生产在内”的制造基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全球各种生产车间的集合。然而,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广东往往只是被动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未能真正解决引进消化创新相结合,未能解决长期以来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营销渠道、业务流程对外依赖严重的问题。因此,广东的工业被锁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未来,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推进自主创新,努力从低端加工组装向上游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延伸,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和装备制造延伸,同时向下游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实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跨越,形成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提升广东在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4.赋予市场多元化战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合理的全球市场布局。

自20世纪末以来,广东开始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可能会加速推动广东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未来,广东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应从内涵定位进一步调整为思路和措施,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按照四个层次形成广东全球市场战略新布局,采取多元化发展对策。一是巩固发展,深度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市场。第二,加大巩固和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力度。第三,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新兴大市场,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南非。新兴市场是我省重要的战略市场。四是关注和研究尚未成熟的潜在市场,努力拓展新市场。广东产业门类齐全,加工配套能力巨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力资源丰富。只要放开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给予适当的帮助,也可以在不成熟的市场中找到机会。

其次,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企业是开拓国际市场的主体。今后一个时期,广东要从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着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市场自主权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外交和政治上的作用,为企业拓展市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帮助企业清除在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如贸易歧视、违反法律法规、侵犯业主利益等。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务信息和法律援助服务。

第三,注重贸易促进资源的整合,构建贸易促进体系。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由贸易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政府贸易促进机构和民间贸易促进机构组成的贸易促进体系。贸易决策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法执行国家政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承担企业培训、企业咨询等任务;非政府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规则运作。

5.加快开拓国内市场,提升广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内需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弥补外需市场萎缩造成的需求缺口,还可以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顺利推进,为广东开拓国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广东要应对内地二三梯度地区特别是泛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分工和联合区域的区位优势,大规模扩大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6.调整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积极合理扩大进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矿产资源价格下降的机会,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实施《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增加进口贸易。首先,鼓励引进先进技术。二是鼓励重要设备进口。三是鼓励发展重点产业,如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和制造业。四是扩大重要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进口。

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广东制造”到“广东质量”的转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广东出口虽然下降,但不是所有产品都下降,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降反升,说明广东外贸出口需要加快向高端迈进。同时也说明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基础,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粤港联手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捆绑”应对危机。目前,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只有大型加工贸易企业有能力提高设计制造水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人力和资金的限制,无法应对。再加上近年来商业环境多重因素叠加,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企业可用于转型升级的资源更加稀缺。在此背景下,粤港双方应从政府到企业共同努力,加快这些企业的产业升级。粤港两地可联合设立研发基金和技术设备更新基金,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可以考虑在广东省增设保税园区,帮助厂家解决进口原材料缴纳关税和保证金的问题,保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顺畅。此外,建议政府出台产业补贴,在融资和税收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出台进口设备关税减免政策,促进企业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7.把“引进来、走出去”结合起来,促进“三外”联动协调发展。

一方面,次贷危机对国外大公司和规范的财务公司影响相对较小。面对前所未有的在华投资机会,大型外国公司可能会增加在华产业的投资比例;另一方面,次贷危机造成房地产价格下跌,海外市场金融资产缩水,为广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外经贸发展观,促进“三洋”协调发展。

(C)长期战略对策:抓住次贷危机提供的战略机遇,争取新的发展和超越。

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的发展属于外生型现代化,包含着追赶西方发达的现代化和创新以及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复兴,必然会赶超西方现代化。没有超越,就很难复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在康乾盛世之后超越中国;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超越了老牌的英法。21世纪将很可能是中国复兴的世纪,必然会超过西方,尤其是美国。从近代世界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新的发展浪潮,每一次工业和技术革命引发的重大危机,都成为后发国家赶超跨越的重大机遇。虽然美国和西方不太可能出现全面衰退,但两个发展周期之间的低速振荡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相反,中国经济相对落后,政治社会稳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下,广东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防范和化解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损失,更需要以全球的眼光和现代全息的视角审视美国次贷危机提供的历史机遇和我们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广东,更应该肩负起作为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主省的责任,更应该是“江边的鸭先知”,率先抓住机遇。

一是根据国际国内两大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广东做出了明确的前瞻性战略判断和战略定位。第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实现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到自主参与国际分工的转变。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改变财富生产方式,培育本土经济实体,充分培养自主发展能力。四是继续推进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