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什么?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制度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健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税制体系。建立公共资源转让收益合理* * *享受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全面整合,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和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促进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就业吸纳和人口聚集功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发展统筹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受益、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创新开放方式,促进沿海内陆地区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出口和进口并重,加强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促进吸引外资、技术和智慧的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级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