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金塘桥介绍?

舟山金塘大桥工程位于舟山金塘岛至宁波镇海之间的灰龟洋,起于金塘小岭(K28+957),在客运码头以南约200m处入海,穿越利港水道和灰龟洋,再向南至宁波镇海,在新虹口闸西北侧登陆,穿越镇海新海堤和镇海老海堤(规划化工区主干道),斜交庄羽路。

简介

金塘大桥包括主通航孔桥、东通航孔桥、西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浅水引桥、金塘侧引桥和镇海侧引桥。大桥全长21.020km,建设规模巨大,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桥地处海洋环境,海水侵蚀问题突出。主通航孔为主跨620米的五跨钢箱梁斜拉桥,其余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和全孔吊装、悬臂浇筑或全孔支撑、移动模架现浇的连续桥梁,下部主要采用钢管桩和钻孔桩、现浇墩身和预制墩身。

金塘大桥于2006年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7亿元。计划于2009年6月22日正式通车。货船相撞延误了舟山跨海大桥的通车,该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五座主桥中最长的一座,也是继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之后中国第四长的跨海大桥。

技术创新

大桥全长21.020 km,建设规模巨大,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海域波涛汹涌。该桥地处海洋环境,海水侵蚀问题突出,对桥梁施工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具体表现为:桥梁防撞等级要求很高,寻找合理的防撞方案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悬臂的抗风稳定性问题,这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论证;非通航孔桥* * *需要470根60米预制箱梁,每根箱梁自重1.575吨,要求非常高,制造难度大。为了解决人员、材料、机械组织与配合、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掌握第一手施工资料和技术数据,施工单位在正式预制前,对箱梁预制进行了两个节段梁的模拟试验,然后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进一步改进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这是桥梁建设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制梁场的温度测控工作大部分是人工完成的,温度测控误差较大,难以保证混凝土箱梁的高质量。金塘制梁场创新性地采用了“大范围多点测量、分段控制”的方法,将整个箱梁分为四段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每个节段在不同侧安装一个数字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安装一组蒸汽出口,用电动阀反馈控制,使每个混凝土箱梁有8个测温点和8个控制回路,比较接近实际温度分布。同时,采用微机自动化技术控制蒸汽养护全过程,解决了海工耐久混凝土薄壁箱梁早期混凝土开裂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大型预制箱梁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

根据预制梁场的布局和使用要求,施工方联合研制了两台DLT900t轮胎输送机,可跨越三根梁协同工作,在预制场内完成箱梁的吊装、台座间的转移以及直、斜、横等多种作业方式的船舶装载。这种当时国内跨度最大、吨位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机同步联动输送机,将大型构件的陆路运输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金塘大桥所在海域是船舶进出宁波北仑等港口的重要国际航道和锚地,航运繁忙。为此,指挥部专门开展了金塘大桥桥墩基础防船撞及设施研究。据介绍,金塘大桥两个主通航孔桥塔高210米,塔帽以防撞为主,采用钢箱保护,确保万无一失。单个双壁防撞钢箱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重1.600吨。施工方法是在陆地上制作,在浮式平台上组装,在海上整体吊装。

完成的重要性

2007年,交通部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组对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进行了专项检查。由此,两座大桥被高度评价为“技术先进、质量良好、安全有序,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内百亿工程先进水平”。更有说服力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场超强台风中,正处于架梁期的大桥安然无恙,在大自然面前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舟山大陆连岛项目的建设者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务实而“含金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舟山人的世纪梦想即将实现,国内桥梁建设领域的空白将进一步填补,现有成果的水平将得到提升,中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的光荣梦想将逐步实现。

更多建筑行业独家资讯,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