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的药方是由哪些药材组成的?
肝硬化属于中医“积”和“胀”的范畴,多为代偿期的“积”,失代偿期的“胀”。积聚的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气滞、血瘀、痰浊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腹胀的病机重在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合于腹。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在辨虚实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攻补结合的方法,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兼而有之。
方毅软肝汤(姜春华经验方)
来源“临床中医姜春华医生”
包括大黄6-9克、桃仁9克、丹参9克、土鳖虫3克、鳖甲9克、穿山甲9克、黄芪9克、白术15-60克、党参9克。
功能:活血化瘀,柔肝散结,益气健脾。
适应症为早期肝硬化和轻度腹水。
方中大黄洗瘀,桃仁活血化瘀,土鳖虫化瘀破结。三味相融,破血之力颇猛;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穿山甲咸、软、硬,性好。鳖甲味咸而寒,能滋阴清热,又能软坚散结。两种药物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辅以黄芪、白术、党参,符合仲景“见肝之病,先健脾”的宗旨。* * *药物具有攻补兼施、活血化瘀、柔肝散结的功效。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还具有保肝作用,能明显减轻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丹参能促进肝脏生理功能的改善,使肝脾肿大缩小软化。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所以可以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房二软肝煎(邓铁涛体验坊)
来源《中国名老专家学术经验集》
包括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萆薢10克、楮实子12克、菟丝子12克、鳖甲(先炒)30克、土鳖虫。
功能健脾护肝,软坚化症。
早期肝硬化的适应症。
方洁芳服用四君子汤健脾补阳“健脾”;与川黄药子同入肝、胃经,养清降浊;加入楮实子、菟丝子、鳖甲滋补肝肾。病已至血分,故用土鳖虫、丹参祛瘀活血。
药理四君子汤具有增强免疫力、保肝的作用;还能促进小鼠新陈代谢,增加肝糖原含量。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
用法:水煎服,每剂两次,每日两次。
方三藏牛季芳汤(方药中经验方)
来源《当代名老中医临床摘录(第一卷)》
由苍、白术各30克,川、牛膝各30克,防己、大腹皮各30克组成。
功能:健脾疏肝,活血利湿。
适应症:肝硬化腹水。症见腹胀、小便短赤、面色晦暗、下肢浮肿、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方药以苍、白术健脾祛湿为基础:川牛膝补血活血,疏肝健脾;治标用汉防己、乳晕利水。诸药合用,起到健脾、活血、利水的作用。
药理白术保肝作用,对大鼠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肝脏蛋白质合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所以可以消肿。牛膝增强免疫力,加速肝脏蛋白质合成。粉防己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抑制胶原合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维持肝细胞的稳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可服用2 ~ 3周。
方思潇水丹(李昌源体验)
来源《当代名老中医临床摘录(第一卷)》
由甘遂10g、枳实15g、沉香10g、琥珀10g、麝香0.15g组成..
功能行气利水。
适应症:肝硬化腹水。症状包括肿胀和疼痛,腹胀,小便不足和便秘。
本方主要解决方法是引流腹水,破瘀;辅以枳实破滞止水;沉香降气,温补脾肾;协助琥珀排尿,通经络;麝香开窍,活血化淤。将药物装入胶囊,服用枣汤,目的是保护脾胃,避免伤害正气。当诸药合用,气滞消腹水,气血脏腑有望恢复。
枳实理气消胀的药理作用与其增强小肠电活动、兴奋胃肠平滑肌等药理作用有关。沉香中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和胆汁的分泌。
用法:将药物研成细粉,装入空心胶囊,每次4粒,1次,隔日一次,用枣汤吞服。
吴芳金丹强肝散(杜经验方)
来源“中国名医名方”
由丹参30g、郁金15g、三七12g、鸡内金15g、党参24g、茯苓30g、青黛12g组成。
功能:清热活血,健脾益气。
主治早期肝硬化,属于正气不足,湿热毒蕴,气滞血瘀。症见面色暗黄,口唇紫红,面部及四肢轻度水肿,右胁下隐痛,腹胀,小便黄涩,脉细,舌淡红,苔白。
方杰丹参活血养血,消除积聚,解毒止痛;姜黄性硬寒,既能凉血破瘀,又能解郁、清热、止痛;三七祛瘀生新,止血止痛;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泻肝。这四味药都能入肝,行气化瘀,清热解毒,安神止痛,所以是本方的主药。党参、茯苓、鸡内金味甘、淡,益气健脾,祛湿清热,消食化积,开胃,意思是先看肝的病,健脾。诸药合用,可消除湿热,解毒,化瘀,健脾,丰富化学物质来源,使肝脏返老还童,从而达到强肝健脾的目的。
药理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三七、青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单味丹参具有消除肝脾肿大的作用。茯苓能促进实验性肝硬化动物肝脏中胶原蛋白的降解,使肝脏中的纤维组织重新吸收。
用法* * *为细粉,每日2 ~ 3次,每次3克,用开水冲服。
方柳消肿退黄方(金宏远经验方)
来源“中国名医名方”
它由茵陈15-20g、郁金12g、鸡内金10g、金钱草30g、大黄3-6g组成。
功能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主治:肝硬化、湿热黄疸、腹胀、苔腻、便秘或出血。
方剂解郁陈为清热利胆、解郁黄之之要药,用量宜重;姜黄素性寒,味苦。入气则行气解郁,入血则凉血祛瘀,特别针对气滞血瘀。鸡内金具有健脾开胃、运化水谷的作用,除腹胀外,还能帮助消化。金钱草能清湿热,利水解毒;大黄清瘀清热,推陈出新。全方组合,清利湿热,理气化瘀。
药理茵陈促进胆汁分泌,有保肝作用。能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黄是治疗黄疸的重要药物,具有利胆退黄的作用,能疏通胆管和微细胆管内的胆汁淤积,增加胆管舒张和收缩,加强胆红素排泄,抑制溶血反应。金钱草消炎利胆。
用水煎服。
按话来说,加沙人参10g,麦冬10g,舌红少苔;胁痛、舌暗有瘀斑者,加茜草10g;胁痛腹胀,加青皮10克,川楝子10克;若便溏不畅,去大黄加木香10g,薏苡仁30g。
齐芳霍萧玉唐纪(巴昆杰经验方)
来源《中国当代名医精粹》
由三棱(炒)65438±00克、莪术(炒)65438±00克、青皮(炒)65438±00克、枳壳(炒)65438±00克、柴胡8克、郁金65438±00克、当归65438±00克组成。
功能:养血活血,疏肝止痛,柔肝健脾。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症状:腹胀、双侧疼痛,腹部青筋大,或少量腹水,面色晦暗,或有蜘蛛痣、肝掌、口唇青紫,舌质瘀滞或暗红,脉细涩。
处方中三棱、莪术破血化瘀,行气止痛。当归化瘀,滋养新血;赤芍泻火降气,活血化瘀,与养血泻肝同用,作为治疗血瘀的辅助药;青皮疏肝理气,散结消积;柴胡疏肝理气;姜黄入胸膈,活血行气;枳壳归腹部,腹部宽阔胀大。四药为辅,体现气血相依、气血运行的理论;鳖甲以柴胡为首,威逼之下难行;牡蛎负责腹痛积滞,二药可软坚散结,助软肝脾。
活血化瘀类药理药物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柴胡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蛋白总量及ⅰ、ⅲ、ⅳ型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的含量和合成,有益于胆囊功能。郁金能抑制肝损伤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损伤的修复,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血浆总蛋白含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方八软肝酥皮坊(赵绍琴体验坊)
来源《中国当代名医精粹》
它由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蜕6克、僵蚕10克、姜黄6克、荭草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10克、焦三鲜10克组成。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柔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硬、脾肿大。
在处方中,姜生粉用于打开内外,水平上下,调节气血。柴胡通过疏通肝胆经络之气,可以解除肝气郁结;黄芩味苦性寒,善清阳滞热,清郁内热;水红花子,去血淤,利水湿;焦三仙散结疏通胃肠道;鳖甲、牡蛎味咸、寒、软、硬,能散瘀。多种药物合用,可在肝硬化早期达到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柔肝缩脾的功效。
药理黄芩具有利胆保肝作用,能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还具有保肝作用,能明显减轻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还能利胆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综合治肝汤(段经验方)
来源《中国当代名医精粹》
由党参、黄芪、乌梢蛇、杏仁、五味子、远志、干姜、桂枝、黄芩、蒲公英、丁香65438±00g,知母20g,生地35g组成。
功能:清热解郁,通经活络,升降并举。
主治:腹胀(肝硬化腹水)。症状为体力下降,精神疲劳,面色晦暗,眼黄唇紫,腹部隆起,手掌有胀脉和红丝纹。舌苔厚腻,脉涩,无法再按。
方中远志、干姜、桂枝郁于肝;黄芩、蒲公英、知母具有清肝热、防辛热的特性;生地黄、丁香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支持肾功能;党参、黄芪补气、健脾胃、升阳;黑丑,杏仁利尿,疏通降浊。这就是大起大落的原因,既有攻也有补。妙用五味子酸敛阴养阴,防辛散溢之药,散敛共济,护佑正气。
药理党参具有保肝作用,可减少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细胞坏死,显著减少肝细胞间狄氏腔内胶原纤维。黄芪能明显减少大鼠肝脏胶原的病理沉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黄芩具有利胆和保肝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生地黄对四氯化碳中毒肝炎小鼠有保护作用,并能防止肝糖原减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