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外来文化对历史事实的渗透?给我举个情况的例子,最好是报纸社论。谢谢你。

2014年6月27日,《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在北美和中国同步上映,影片中带有浓厚的中国元素,李冰冰担任女配角。片中植入的中国广告随处可见,包括剑南春、周黑鸭、舒化奶作为特写,甚至最后决战的地点也落在了港中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和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弥漫的硝烟和激烈的炮火中,电影人在中国赚了大钱,广告收入丰厚,票房可观。

这只是美国文化入侵的一个缩影。文化入侵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国际关系是多方的长期博弈。士兵、武器和武力是最后的手段。美国在充当全球警察的同时,也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重灾区。直接经济制裁、反倾销调查、“337调查”往往是“敌一千伤,我八百损”。文化入侵,收入巨大,成本低廉,无孔不入,没有柏林墙,没有国界,势不可挡,防不胜防。

在国内,国外文化产业人士各显神通,组织活动,做宣传,下大力气吸引人们的眼球,积累人气。没有一个商人会愿意做亏本生意。毫无疑问,他们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

文化是创新在不同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文化市场中,创新是生命力。在经济战场上尤其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新兴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创新。以文化产业和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和知识产权与经济竞争的融合不断加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块大“奶酪”。面对文化入侵,能否守住这块大“奶酪”,将对中国创新提出严峻考验。文化入侵事关生死。

随着《变形金刚4》的上映,很多城市都竖起了高大的变形金刚。他们有不同的面孔,包括擎天柱拿着剑,大黄蜂拿着枪,关公拿着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强壮的身体,沉重而稳定的双腿。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实现发展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唐代名臣魏徵曾在《谏太宗十思》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远者,必掘其泉。”为了高效打造一个强大的创新主体,铸造一面性能良好、攻守兼备的知识产权的盾剑,我们需要一套模具。而这套模具就是中国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这套模具,并不是削足适履,追求千人一面。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可以有灵活的调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