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视频造假的背后:不断被消耗的是社会信任。
即使如视频制作者所说,拍摄一个片段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正能量,但连真实性都不能保证的“正能量”能叫正能量吗?这个视频的制作者在精心制作的假视频中融入了“农村姑娘”、“考上清华”、“草根爸爸”等字眼,却消耗了大众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然而,光天化日之下的谎言和心机经不起敲打,看似完美的骗局被一戳就破。正能量故事之所以一直被大家点赞、转发、收藏,是因为它们支持的是真实生动的故事,而不是虚假的“卖惨”和“正能量”背后的商业,更不是涉事者荒谬的推诿。
类似“女生考上清华后感激父亲”视频的虚假事件绝不是个例,从2011的郭美美,2017的,2018的王,再到前段时间的“老师体罚哮喘孩子吐血”、“事件,北大媒体曾说:“人际接力和相互信任的背书是这些声音得到回答的理由,而无中生有的谎言和变相的弱势姿态,只能极大地破坏这种通过社交网络盘活社会资源的机制。”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社会信任的消耗所带来的后果:未来,我们可能很难相信社交媒体展示的故事的真实性,很难遇到热情的陌生人。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愈演愈烈,指责和谩骂充斥着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脆弱的信任岌岌可危,难以实现* * *知识合作,社会生活极度无序。
当公众的善意被滥用时,愤怒是不可避免的。在激烈的舆论攻势下,平台的治理是迫切和必要的。平台的回应和处理会惩罚造假者,安慰大众。但这永远不是最好的补救方法。售假惨视频让我们不得不认为,没有制度法规可塑性的短视频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尼葛洛庞帝说:“大众就像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平台应该加强视频审查制度,把虚假视频扼杀在摇篮里,让我们看到特许经营后短视频行业良性发展的希望。
互联网把原子化的我们连接在同一个平台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众重要的精神家园。人们在这里得到的应该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思想引导。作秀是相反的行为,即使披上“正能量”的外衣,也不可能合理化。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播种网络文明,坚决抵制各种蹭热点、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恢复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