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商品的界定标准
一、假货的界定标准
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不真实因素,能引起公众误解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分为两种:假冒商品和劣质商品。假冒伪劣商品是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不包括精神产品。它的特点是不真实的因素和社会危害。
1,假冒商品
在制造商品时,逼真地模仿其他同类产品的外部特征,或者未经授权复制、销售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以假冒他人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为冒用和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标志的产品。
2.假冒伪劣商品
指生产和经销的商品,违反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其质量和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甚至是无标准生产的产品。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定义,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使顾客和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是正品。假冒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没有使用性能的产品。
二、假冒商品的追诉期限
根据规定,消费者根据不同商品问题的诉讼时效如下:
1,一年
消费者因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问题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根据法律明确规定,下列时效期间为一年:
(1)主张身体伤害赔偿;
(二)销售不合格商品未申报的;
(三)拖延或者拒绝支付租金的;
(四)提存财产灭失或者毁损。
另外,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两年
如果不是商品质量问题,那么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的一般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为消费者买到假货,可以认定为合同欺诈,所以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即诉讼时效为两年。
第三,假冒商品的赔偿标准
一般假货的赔偿标准可以由商家自行制定。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商品或店铺前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假一赔十”、“假一赔三”、“假一赔五”等等。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假货的最低赔偿标准是购买商品所花金额的3倍。不足500元的,赔偿500元。也就是说,假货的最低赔偿标准是500元。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假货定义标准的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假货一般是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不真实因素,能够导致普通大众产生误解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