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定义和特征
只有当企业资源、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标准时,它们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理论发展至今,主要有以下观点:
①企业本质上是能力的集合;
并不是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资源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真正成为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是有效利用和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能力是企业生存和长寿的基因。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能力基因,它很难生存。即使企业有幸在资源或机遇的驱动下取得了某种成功,这种成功也一定是短暂而脆弱的。企业间的能力差异是企业绩效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企业的业绩和长期稳定性,企业必须锤炼自己的能力,这是安身立命之本,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这里的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是员工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管理者独立工作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造商标和专利的能力,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能力,发现、整合、调度和优化资源的能力,以及将技能、资产和行动有机整合的自组织能力。当企业的某些能力使其获得竞争优势时,这些能力就构成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竞争力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在研发、制造、营销、专利、品牌、资本运作、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然而,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企业业务链和价值链中的一些特定节点上,对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性、功能性、根本性、长期性的,能够使企业获得稳定持续的竞争力和超额利润。
(2)积累、保持和增强能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建立、强化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核心能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的提升和积累,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始终起到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是通过各级企业的重组和积累来实现的,其培育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发展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整合核心竞争力的所有要素;三是开发核心产品市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在市场中实现的,但与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有意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进化法、孵化法和兼并法。进化法是指经营者选择一个目标,所有员工在原来的岗位上共同努力,试图在合理的时间内建立特定的核心能力;孵化法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团队,充分发展自己选定的目标,在2-3年内培养出一个核心能力;合并法则是先选择心目中理想的能力,然后采用合并有这种技能的公司的策略。
③持续学习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获取核心能力的方式不止一种,上面提到的并购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但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学习。学习是企业拓展和创造未来的能量。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壳牌石油的策划总监曾经说过,当今世界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无论企业过去多么辉煌,只要停止学习,就会发现知识和能力的老化和退化,导致企业的边缘化。无论是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获得关键技术和技能,还是努力通过技术、人才、联盟伙伴和知识产权市场获得能够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单项技能或技术,或者将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技术、技能和特长整合为核心竞争力,持续学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