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的由来

读书日的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流行的节日“圣乔治节”。事实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罗恩、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尼斯等众多作家的生日,因此成为全球读书日似乎“名正言顺”。

读书日简介

“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最初的想法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是:“希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老幼、贫富、疾病或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和科学思想大师,保护知识产权。”每年世界读书日,全球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图书推广活动。

读书日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可以讲道理,可以修身养性。“学之道,不穷;贫穷的关键在于读书。”读书,读书人“眼放在手上,口背文字,心中只有义”,“每知一件事,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的阅读过程,赋予了阅读极其沉重的神圣感和快感。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思千年,跨万里,见天地之奇,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华,国家的正统,都是读不完的,流传于世的。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从墙上偷光,悬梁刺股,用萤火虫映雪的感人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读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