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讲座?讲座10?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1.熟悉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
2.标点符号在表达效果中的作用
3.根据上下文,区分破折号、省略号和引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破折号、省略号和引号的作用分析
教学过程:3学时
第一类
强调
施用方式
例子
停顿,逗号,分号
并列谓语和补语之间没有停顿,只用逗号。
今年该省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度大、规模大。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真实感人。
语气词的并列词之间没有停顿,只用逗号。
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熟悉的。
并列词中连词“和、或、和、和”已经用了,不能再用停顿。
中国的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邻的数字代表除数,没有停顿。
他已经走了三四英里。
集合词联系紧密,不需要停顿。
警察,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引号和书名之间没有表示并列的停顿,但必须使用,只能用逗号。
最近看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比如《英雄》《无间道》。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向于敏学习”“向于敏致敬”的口号。
注意并列词的分类,小的用停顿,大的用逗号: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分句之间用句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一般用分号,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就不能直接用分号。
(1)语言,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单词,人们来记单词和笔记。
天才来自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对于非并列关系的多个复句,在一级关系中也使用分号。
这样的人往往有很多经验,非常可贵;但是,如果他们只满足于自己的经验,那也是危险的。
问号
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是充当整个句子的一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没有问号。
我已经弄清楚他什么时候离开,他将乘哪趟火车。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选择题不管有多少个选项,句末只能用一个问号,其他句子之间用逗号。
你是乘飞机、汽车还是乘船来的?请尽快给我答复。
如果连续几个问题没有表明选择的关系,而是分开提问,那么有多少个问题,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在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尾。
(1)同志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导演问。
你怎么了?
结肠
用于一般陈述句后,表示冒号前的词引起后面的词。
北京故宫有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用在提示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披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之后,引出具体内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
用在一般句子前,表示概括的上下文。
在证券交易所穿红马甲的是券商,穿黄马甲的是经理和服务人员:这是通用的。
冒号的提示功能应该在句末发挥,而不是在句中发挥。如果只关心其中的一部分,就只能用逗号,破折号或者什么都不用。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这座城市文坛的三位杰出女性,在一起谈笑风生。
在表格中,不能在括号后使用冒号。
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1230人,历史系986人。
“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用逗号把它放在句子里:用句号把它放在句尾。
老师说:“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中学课本里有很多李白的诗。”
“李白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许多李白的诗."
③“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中学课本里有很多李白的诗。”老师说。
冒号不能与暗示性词语同时使用。
这位老“巴尔干人”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虽然协议简单,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感叹号
倒感叹句,全句末尾有感叹号。
多么壮观啊,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潮!
两个感叹号一起用,单词后面只用感叹号。
“啊,啊!”老王惊叫一声,匆忙跳进院子。
感叹号后面跟着一个感叹号,感叹号结尾。
啊,多么神奇的魔术!
引用
引语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句末的点放在右边的引号里,引号前面是冒号。
我想起了唐代贾岛的一首诗:“但是,穿过这些云,我怎么知道是朝着山的哪个角落呢?."
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完整,但只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句末句号放在后引号外,前面没有冒号。
写文章要“平实字中见奇,俗字中见险,旧字中见新,平实字中见彩”。
当引号内有引号时,外层用双引号,内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内有引号,则使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他走上前问:“老师,‘勤务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只讲别人说的大概意思,不直接引用,不带引号。
她跑来告诉我会议改到下午四点了。
一般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的名词都要加引号。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
破折号
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一起使用。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经过的海槽(当时叫“过沟”)——也就是中外分界线。(破折号和“即”重复出现,只保留其中一个)
如果分割部分是对一般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括号
括号:注释句子中的一些单词紧接在被注释或解释的单词或句子之后。
实行“三证”供油制度(即机手证、机检证、供油证),堵住了漏油。
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的标点符号之后。
“吸翠霞纠天”出自晋代郭璞的《符江》。(见云纹,第十二卷)
书名标志(《》)
表示标题、标题(文章、规章制度等。)、报纸、歌曲、电影和戏剧等。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红楼梦》。
今天,我们班学习了一首新歌《同桌的你》。
今天请回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读书的感觉”
电视节目、报纸专栏、主题等。不应该滥用书名。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央视2015“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11栏目日联合举办。(书名应改为引号)
注意统一管理书名的范围
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文章,抨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为双引号)
如果书名中仍有书名,则外用双书名,内用单书名。
阅读感受“简介”
当书名与文章名连用或碑名与书名连用时,中间用空格符,外面用书名。
荀子劝学,念奴娇赤壁怀战
省略
省略号不能与“etc”连用。
第二代无线电话采用数字技术,主要包括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切换的性能。(删除省略号)
一般来说,句末的省略号是和标点符号一起省略的。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逗号应省略)
接下来,我们需要再次讨论省略号、破折号和引号的作用。
一.省略
也叫省略号,用来省略原文的符号,中间不能断,也不能用在行首。
(一)表示省略
1.表示省略引用。
例:她轻轻哼起摇篮曲:“月明,风静,树叶遮窗棂……”
2.表示省略了列举
广州有个花市,牡丹、铃铛、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兰花,春夏秋冬都挤在一起!
3.重复陈述的省略
例如:Shalala,Shalala...
4.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号
这个古老的钟敲哑了十次,十一次...
(二)表示语言(心理)间歇,思维跳跃。
1.意思是说话断断续续或者精神活动断断续续。
比如他说“Q哥,我们这种穷朋友无所谓……”赵说着翻了个白眼,好像在试探革命党。
比如心理学:“她紧张地想:他会怎么说?这是开玩笑吗?他的五个孩子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会来吗?.....不,还没有!.....你为什么带他们来这里?.....他会打我的!那是应得的,我应得的...嗯,揍我一顿!”
2.意思是口吃,别扭。
《出埃及记》:我一下子变得胆小了,想把之前的话都翻出来。“那是……真的,……我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灵魂。"
3.表示思考,语意跳跃。
《出埃及记》:“谢天谢地,我终于活着回来了。.....我不在的时候,你在家干什么?”
(三)表示别扭,或句子未完,意思未完。
例子:“你应该…努力学习…在未来…”
在这个句子中,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讲话时断时续,第三个省略号意为无词省略。所谓“含蓄省略”,就是当句子的一部分可以包含某种意义时,故意不写出来,而是用省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给读者一种回味,让读者自己体会到省略的意义。比如我觉得喉咙里插了一万根钢针,我声音里喊着“老班长,你怎么……”(“金鱼钩”)这个例子里省略号省略的词是“吃草根和伤病员吃剩的鱼刺”。因为上面已经说明了这个内容,所以这里使用省略号的读者完全可以理解省略的意思。再比如:半夜,他穿着衣服起床,眼里含着泪,拿起文具...
(四)表示沉默,语(抢)绝。
此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无语:
例子:“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很惨。她的两个孩子在她身边睡着了。它们太小了...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只会爬……”桑娜沉默了。
举例:什么意思?“梅阿姨的身体经不起路上的颠簸!”欧阳平:...
后一个例子属于“手语沉默”的用法,即当情况发展到有人说话而这个人不说话的时候,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2、表示语言中断:
穿长袍的人问:“这是我的兄弟。”帽子里的答案。
破折号也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两者有区别:破折号表示语言突然停止,省略号表示余音绕梁。
3,话还没说完,别人已经说了。
例: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能凭空玷污人家的清白……”“什么清白?前天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什么书挂起来。”
第二,破折号
表示“破损”和“折叠”的标点符号。所谓“断”,就是突然打断句子中的对话;所谓“折叠”,就是把意思转移到另一边。所以表示停顿、转折、评论是它的基本用法。
1,表示解释
比如,所有的政府——无论是专制的还是* * *和政府——都驱逐了他。
比如踏入金门,穿过广风厅和衣帽间,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中央大厅。
例如,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非常自然和正常的现象...早恋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凋谢。
2.意义的渐进表达
例如,每年,特别是在洪水和干旱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工厂有关系的搬运工…
例如,自然是阅读、阅读、记忆——并背诵它。
3,意义转换,跳跃或转折。
比如山中柴火的记忆,依然是快乐的——虽然那是童年非常辛苦的工作。
比如“美食——你听到风声了吗?”赵叶琪站在七斤身后,说道。
“今天太热了!——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的,可我婆婆非要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意思!
4、表示讲话的延伸。
比如:“小林——我来了!”他喊道。
比如,我们在广场前亲切地呼唤:周——永远——理智——
5.它意味着演讲中的大停顿或中断。
比如我问当时在无锡的人,但是——(表示谈话被打断)
比如“你不知道,”大叔摸着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我的鼻子和你爸爸的一样挺拔。”“那怎么——”
6.意思是引出下面,总结上面。
比如“小女孩长得像妈妈,我的心在颤抖。”目前,我看到了十年前我在胡爱书村生活的场景——”
比如,想赢的人赢不了,不怕输的人输了——这就是竞争的辩证法。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前的标点符号,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以不用;如果是问号或者感叹号,那就是保留。谁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一个只为别人着想的好人。
爱书!——这是知识的源泉。
2.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别
破折号用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括号用于一般内容;用破折号表示的批注应与正文一起读出,括号表示批注内容不能读出;破折号和“是”和“有”不能同时使用。比如我费力地从汗衫的口袋里掏出带体温的银元(公司没有在汗衫上缝任何口袋以防我们“揩油”)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细啊!(阿磊的《一面》)
3.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别
用破折号表示评论容易与用冒号表示总备注和分备注混淆,可以从两个方面区分:一是分备注是总备注的分陈述,用冒号,如:“今天晚会有以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杂技。”如果分部分是对总部分的评论,就用破折号,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地方,可以删除注释,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然完整;如果用冒号表示一个句子总是被分割,就不能删除被分割的部分,否则句子就不完整。
第三,引号
表示文本中引用的部分。引号的用法如下:①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的标题;(3)强调指出;(4)讽刺或否定;⑤表示特殊意义。
(a)指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
在一篇文章中,直接引用他人、书籍或人物之间的对话,要用引号标出,以区别引用的文字和作者的文字。引语可以是一个词的一部分、一个词、一个句子或全部。例如: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实事求是和实践的重要性时曾幽默地说:“我个子很矮,所以要从下面看问题。”没错。既幽默又深刻。
②王康在《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3)“满盘皆输,谦受益”这句格言在今天至少流传了两千年。(明确:这也是一种直接引用。而“‘全损,谦益’”和“此格言”都成了同位语复合指称,* * *都成了“循环”的主语,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就不用再加其他标点了。)
④在下山的路上,不知道是谁哼唱了《高山青》和《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止水》,但没有看到整个游览。(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了高山青的一句歌词作为写作的内容,所以在引用词的引号外加了一个逗号,与其他词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
⑤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形神兼备,生机勃勃。”(明确:这句话和上面说的例3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引用内容的位置,前者是“主”,后者是“客体”)
(2)强调的部分。
比如古人写文章有一个基本要求,叫做“有序之事”。“有东西”就是有内容,“有秩序”就是有条理。
股市有它的行话:股价涨了就叫“牛市”,因为牛的眼睛总是向上看的;相反,它被称为“熊市”,因为熊总是向下看。
散文的重要特征是“散于形而不散于神”。所谓“形式分散”,主要是指散文中材料的广泛自由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缠绵”,主要来自散文的立意,即它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集中;散文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达方式多么灵活,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明确:本段涉及的参考文献属于总分关系。“共”——“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神不散”。因此,这里引号的作用代表了重要讨论的对象)
(4)绝英、绝群、石觉也买了些“滴滴金”、“地鼠”、“神箭书”来燃放。
(3)表示否定、反义词、借用或讽刺
比如国外地摊上卖的书,在国内被改造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次次被忽悠。这种现象的蔓延发人深省。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带引号的“智者”其实是反语,修辞学上叫反语。“智者”,即“愚者”)
(4)标明具体标题和需要突出的部分。
文章中有些词有特殊含义时,往往会用引号标注出来。比如:
我们的“大蜻蜓”一直稳稳地在天空中飞翔。句子中的引号表明它不是一只真正的蜻蜓,而是一只形似蜻蜓的风筝。
(2)蚕在上山。(春蚕)(此处引用“上山”一词,表示是有特定含义的词,特指蚕爬到稻草杆上,准备吐丝结茧的时候)
(五)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比如从山脚往上看,只见火把排列成许多锯齿形,连着天空,连着星星,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此处引用“之”字,实际上代表了“墨星阁”的修辞手法,即把盘山公路比喻成“之”字)
在“足不出户”的时代,人类可以搞清楚遥远的恒星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什么元素,如何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成语,意思是足不出户。形容见识浅薄,视野狭窄。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是指我们的祖先。虽然他们在古代,科技没有今天发达,但是,他们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宇宙的一些奥秘。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云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指悬挂在商店门前,标明商店名称或所经营商品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意思是指天上的各种云,有经验的人看到就知道天气了。
特定称谓和特定含义的区别
“特定称谓”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代某一事物或人,具有一定特征,起突出、强调作用的名称或简称。比如,港澳台同胞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小时候,确实有个杨二嫂子整天坐在街对面的豆腐店里。大家都叫她“豆腐美人”。“豆腐美人”在这里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因为夫人是一个卖豆腐的女人,称她为“石”含有一些戏谑的成分。而“特殊意义”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一种意义或具有新的意义。比如,人们迫切需要的是像你这样的“傻子”;有些人看到“麦穗”饱满,他们抓紧时间采摘。(麦穗最大)这里的麦穗不再是长在地里的麦穗,而是指出了现在的机会。
特定的称谓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有共同之处;特殊意义与它所表达的词的本义完全不同,所以称之为“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