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开发区&;ampquot十四五&;ampquot再打造四个千亿产业集群。
“十五”期间,北京将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医疗卫生等大型产业集群。
目前,作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平台,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阵地,经开区优势明显:聚集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其中包括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40多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介绍,经开区现已形成“4+2+1”的产业体系。其中,“4”是指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及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也属于北京市十大“高新”产业。“2”是指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近年来,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经开区逐步布局,取得了全市领先地位。“1”是指数字经济产业,经开区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领域做了一些成功的实践。不仅如此,经开区还围绕这七大产业领域建立了系统的政策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为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经开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CT机、套件、呼吸机、智能设备等一批批“亦庄制造”和“亦庄检测”奔赴各地,120多项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战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企业规模化。阿斯利康北方总部落地,赛诺菲、拜耳、GE不断开发新技术、投资新产品、扩大新产能,神州细胞、永泰生物、嘉可思、悦康等药企相继上市,行业整体势头强劲。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已建成高端汽车和工业互联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有望在2021成为经开区第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十四五”将再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梁胜介绍,“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聚焦主业,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四区一地”发展定位,推进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能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将建成生物技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机器人、高端装备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对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各领域头部机构,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主导产业协同,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硬核产业生态。
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经开区将抓住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多极支撑和交叉融合,加快新基础设施和新场景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
“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实力,提升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是经开区的职责和使命,也是经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路径。经开区将集中力量实施产业集聚、智能、创新三大战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汽车’、‘创新医药’、‘智能制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梁胜说。
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并明确实施路径。
作为集国家经开区、国家高新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沈建忠综保区(“六区合一”)政策优势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2021年,经开区将从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服务创新人才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
首要措施是突出企业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比如,继续实施“白菜心”工程,公布10项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形成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重大技术创新。将“20+”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创新源头,推动5家市级以上R&D机构成立,不断提升“10+”中试基地产业服务能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建设,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实行企业“科技副总裁”制度,鼓励企业“晒单”和承担国家、市级专项。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经开区还将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圈,推动创新主体同频振动。比如将中关村成果产业化中试基地实体化,搭建“三城一区”成果转化线上线下平台,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合伙人计划”。搭建科技和金融方面的服务平台,吸引社会资本,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基金规模,为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全周期支持。举办“双创周”、“创新创业大赛”等高规格活动,推进“国家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引导建筑升级,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明星园区和建筑。
此外,经开区还将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政策和方案上,将出台“十大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制定经开区国际人才社区中期建设规划,推动全区“类海外”环境建设。在生活保障方面,将建设一批有产权的住房,提供性价比高的居住条件。职业技能方面,实施提升北京职业能力试点工作,支持企业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打造“亦庄工匠”品牌。
梁胜表示,随着“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巨大能量的进一步释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强劲动能。经开区将抓住机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