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法人应该怎么做?90%的答案都不会告诉你这个!
四年前,在一个知识答题平台上,一个网友问大家:作为公司唯一的法人,如何工作?
问题描述是这样的(为了真实,也为了更好的展现分析过程,行者尽量在这里原样重现):
我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刚进一家比较大的公司监审室做法务。我们公司营业额几百亿。由于我们公司最近的几个案子,领导意识到了法律事务的重要性,觉得这样的职位是新设立的。刚毕业,没有经验。我没有任何部门前任的信息。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开展我的工作。我现在即使审查一份合同,也很难发现实践中的风险点。我们也有外聘的律师,但是他基本不给任何意见(个人更希望我们有纠纷,因为他办案会多收费,现在接手所有案件)。我的任务是风险控制,但我连怎么做都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介绍:
为什么现在要招律师?
我们公司虽然营业额大,但是全公司只有几十个人。我们公司逐年壮大,所以也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所以招聘法务。这几天看了公司的内部资料。SASAC要求国有企业重视法律风险,建立内控制度,配备法务人员。我们上面也有总部,总部设立了风控部门。因此,无论是根据SASAC还是总部的要求,我们都应该设立法律人员来负责法律事务。老板把公司最有能力的部长分配到我们部门当部长。
为什么是应届生?
因为04年国企改革,我们公司越来越年轻化。除了中层以上干部,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员工,27、28岁就是老员工了。我在这里基本感觉不到任何官僚气息。老板、副总裁、部门领导和我们一起去饭堂,周末打球,晚上和领导一起看世界杯,节假日在饭堂做饭。这就是为什么我拒绝了其他高薪公司的邀请。我们公司基本招应届毕业生,并注明不招非重点本科。
最后,感谢大家的回答。
两年前行者偶然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浮现出若干年前一个男人打架的场景,深受触动。于是他不请自来,怒答。
前几天沃克推了一篇文章《在法律职业选择的道路上,你千万不能忽视这个因素》,讨论了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但业内却很少谈及的因素,这个因素是职业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今天,旅者想结合职业选择的考量,进一步完善当年“一个人怎么做法务”这个问题的答案。希望能给迷茫中的你启发。
选择前
在考虑某公司提供的“一人法务”职位时,沃克建议,除了结合自己的学历、职业经历、专业特长、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的发展阶段、薪酬、职级、未来发展预期等因素外,还应着眼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即自身的性格特征、才能、心智模式等。
具体来说,假设你比较依赖,不太有主见,更喜欢被动接受任务并认真执行,而不是主动发起和推动;你不想和别人起冲突,宁愿牺牲自己来获得暂时的和谐;你害怕孤独,害怕自己一个人承受的无助感等等。那么,你不适合做一个人的律师。
这里说的不合适。并不是说你完全做不了这份工作。反而是即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你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和上升。
也许你不同意这个观点,但你会争辩说,人总会长大的。只要他们努力,学习足够刻苦,他们的先天不足和性格缺陷是可以逐步改善的,他们的技能也是可以逐步提高的。你不认为许多内向的人作为律师是相当成功的吗?
是的,我们身边会有很多朋友。给你的第一印象是很内向,一说话就脸红。不过经过几年法律界的磨练,现在相处的还不错。对于这种现象,行者认为应该这样看:
1,单纯用内向来勾勒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片面的。我们知道,人格构成包括五大因素,也称大五人格(包括经历开放性、责任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内向性只是从其中一个特征维度来描述。
2.内向不代表封闭,也不代表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基本条件一定有问题;
3.这个人的性格特质中肯定还有其他适合法律工作的因素,比如严谨细致,逻辑性强,有条理,喜欢孤独等等。
4.在具体的执业方向上,你会发现性格内向的人会选择更多与自己性格更契合的领域。比如,很大比例选择从事非诉业务;或者,你通常会选择诉讼领域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比如知识产权等等。
换句话说,如果你对这些“反例”(很多内向的人也是成功的律师)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你会更加确信主观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
技能是可以提高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职场中的培养和提升确实会让你成长很多。但是,如果你能选择一个更符合自己主观因素的职业(事业),你一定会成长得更快,也能更持久、更快乐地在这个领域深挖下去。
选择后
如果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没有选择),你该如何处理上述具体案例?
首先,结合受试者提供的背景描述,提取几个信息点:
1,背景1:国企,整个公司只有几十个人,10个子公司,几十亿营收。员工都很年轻,大多二十多岁。
——沃克解读:
(1)标的所属公司可能属于传统垄断业务集团体系中的高科技板块,如大型机电、通信电子、成套设备等。,而且签约价格很高,而且主要针对有专门需求的企业客户;
(2)公司年轻人多,思维相对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3)受试者也是年轻人,日常交流会比较容易;
2.背景二:从来没有合法的岗位。因为最近有几个案子,所以考虑在监审室设一个法律室。
——沃克解读:
(1)由于业务和客户的特殊性,公司成立这么多年一直正常运营,运用法律的地方并不多。如果产生纠纷,很容易协商,诉讼程度很小;
(2)不设单独的法律部,但在监审室增设一个岗位。因此,在公司高层看来,法律工作应该作为审计监督部门职责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工作内容侧重于流程控制和合规风险控制。
3.背景3:根据SASAC的要求,我们做出了新的努力,服务岗位,招收应届毕业生作为课题主体。同时,部门领导是公司最有能力的部门经理。
——沃克解读:
(1)这么多年了,最近才出现几例。虽然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但基于内生因素,不太可能迫切需要设立法律岗位。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SASAC要求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尝试。
(2)对于新设立的法律岗位,虽然有目标和要求,但并不明确,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借鉴;其次,既然是改革,不如慢慢来;一下子从外面高薪引进一个高级法务经理,不符合企业的风格和文化。
(3)送最有能力的部门经理给单位监审办领导,说明公司还是重视这一块的。这其中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多集中在违纪违规、风险控制、廉洁自律等方面。
4.背景四:目前有外聘律师,但基本不工作,案件基本都是这个律师处理。
——沃克解读:
(1)目前指望律师在内控合规方面协助法务基本不可能;
(2)目前外部律师与公司长期或多次合作,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但并不那么牢固。
二、结合以上提取的信息点,沃克的建议如下:
1.作为全公司唯一的法务,课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是一张白纸上的一幅好画。你的发挥空间很大,成长的机会很多,个人很容易脱颖而出。挑战在于法律文化的形成需要慢慢培养,公司高层也是慢慢来,边做边看。所以,你不要指望上来就有很大的创新。建议从小处入手,从变化最少的地方入手。从促进业务和改善服务的角度来看,障碍会小很多。结合对你公司业务的猜测,你面临的纠纷和争议肯定没有那些做C端的公司多。所以你的工作要注重事前和事后的控制,注重过程和合规,多做建立规章制度的工作。另外,信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你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容易达到效果的小项目。慢慢积累信任后,你会挑战一些棘手的事情。
2.要善于顺势而为。
你是应届毕业生,经验和资历都不多,而且是从外面招聘的,在本单位基础不深。很多时候,你的声音不是很大,或者你需要一个扩音器。在表达你的专业意见时,你需要得到在公司有威望的人的支持。目前这个人主要是你的部门经理。另外,公司外聘律师也是可以的。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你是唯一的法律人,如果你的部门经理是外行,你会有很多机会直接面对比你高很多的领导。注意与你的直接领导加强沟通,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让他为你的专业意见增加更多的分量。外聘律师也是如此。即使你已经知道了一些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通过邮件或者微信请律师把你想说的说出来,然后转发给领导,增强被认可的可能性。
3.我们仍然需要谈论政治。
虽然你说公司年轻人多,但是和领导相处很容易。但既然是国企,还是要讲一点政治。另外,不能因为和领导混的像哥们一样,就不注意职场的一些基本规则。你是唯一的律师。如果你取得了公司高层的信任,高层会有很多机会直接给你派工作。这个时候,你不能因为你的部门经理是外行,或者因为这个任务是其他高层领导直接分配的,就抛弃他。你要结合部门经理的风格,或者早请示晚汇报,或者在活动开始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在确认你被授权后,你将定期向他们发送一份阶段性进展电子邮件。另外,既然你接受多个主管的任务也不是不可能,那么你就需要保证你的部门经理安排的任务不能因为处理其他老板的任务而受到影响。
4.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换掉现有的外聘律师。
或许,这位律师常年收取咨询费,但平日基本不工作,在纠纷产生后仍指望另行收费;也许,这个律师根本就看不上你,你跟他沟通不顺畅。他的反馈总是喜欢绕过你,直接去找你老板甚至公司高层;也许,你很难从他身上学到任何东西...但无论如何,你要记住,你不应该取代这个律师成为主发起人。至少一开始不会。因为你不知道他为什么,什么背景成为你公司的外聘法律顾问。就算他工作不好,一开始也不要去想。要不要改,什么时候改,不是你问的重点,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