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部长的真诚放大智慧吧

我在斯里兰卡出生和长大。

1975期间,方启臣在老乡的委托下,在原聊城农科所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并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被冠县种子站聘为技术员。1993,苦读四年,心切的党部长拿到了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证。这为他钟爱的种子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4,方被任命为冠县种子公司原总经理。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他的带领下,冠县种子公司连年小康。但我敏锐地意识到,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有种子企业深层次潜伏的种种弊端正在侵蚀着公司的活力。2000年春天,经过深思熟虑,我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对公司进行彻底的股份改制,轻松成为“山东冠丰种业有限公司”。这比国内国有种子企业领先一步,一时间成为山东种业关注的焦点。改制后,公司全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成了从董事长到每一位员工的社会角色转变。它的潜力和活力爆发出来了,公司充满了活力。2001年9月,山东省农业厅在聊城召开种子质量管理和企业改制现场会,部长才在会上就公司改制和种子质量管理作了典型发言。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陶醉。纵观全球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所有企业都以独特的科技创新和卓越的产品质量成为行业常青树。作为一个在县级公司基础上刚刚脱颖而出的小企业,将如何构建这两个体系?

才带领冠丰种业的全新团队出征。为了让冠丰尽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赢得市场,他们打破了自选自育的单一路径,建立了自育、联合育种、独家买断、委托育种四种方式。一是依靠自身科研力量,培育具有市场优势的新品种;二是依托R&D优势科研机构联手联合育种;第三,对有发展前景的优良种质资源,不惜代价买断知识产权;四是委托育种,借助有育种实力的伙伴。通过不断探索,冠丰种业逐步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研体系。

有专家认为,本世纪是农业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农业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在农业生物育种科研领域走在前面,方先生走出了冠丰种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两步棋。第一盘棋是与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深圳东方明珠集团合作,成立了“山东冠丰创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基因导入、育种、生产和开发国内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选育出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K9918。在2004年山东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第一,皮棉第二,在2005年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

另一项举措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投资3000万元成立“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卢丹”系列玉米杂交品种的选育和开发。2005年,在区域试验中表现良好的两个玉米新品系已进入山东省玉米生产试验,有望通过山东省审定。

妇孺皆知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在部长的心目中有了新的诠释。在他看来,知识的价值是由掌握知识的人才实现的。为此,大臣对人才的渴求可以用可怜来形容。邀请院士做顾问的故事,是刚才部长创造的业界大新闻。2001年8月,方启臣赴京参加全国农业科技研讨会,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梁认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玉元。由于郭玉元院士的特殊身份,一年后,方先生五次进京,向郭玉元院士汇报公司情况和对中国种业未来发展的思考。郭毓元院士在观风时,完全被这位前部长的谋略和行为所感动。2002年7月26日,郭玉元院士和梁主任终于接受了冠丰种业技术顾问的聘书。这是中国种业第一个被县级公司聘请的院士,被各路媒体报道,一时传为佳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方老师用这份执着和真诚,感动了一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冠丰种业出谋划策,加速了冠丰种业的发展。短短五年间,冠丰种业先后被评为“中国种子百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农业部种子质量认证单位。2004年被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批准为第三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可能拥有廖宇18、廖宇93-1、卢丹981、卢丹984等玉米新品种和鲁棉研15、鲁棉研20等抗虫杂交棉。其中,“冠丰”牌“廖宇18”在2001年在京举办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

2004年8月29日是冠丰种业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甘肃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冠丰玉米自交系“关白08”、“冠红08”、“冠丰2号”、抗虫棉新品系“冠棉1”、“冠棉2号”和50克杂交小麦育种材料发射升空。这是冠丰种业利用卫星,利用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特殊空间环境开展作物空间育种实验的一次大胆尝试,标志着冠丰种业的育种方式不仅形成了多样性,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专家介绍,“太空”种子虽然是系统育种中的第三代,但已经初露端倪,有望成为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