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新学校的思考。

关于建设新学校的思考1这是我看的赵桂霞校长的书。1981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潍坊一中教师,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20xx年至今担任潍坊市文光中学校长。赵校长通过中学的案例,阐述了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的智慧和行动。全书由五部分组成:树立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革课堂、创新管理。这五个部分指出了学校发展的五条路径。她的一些生动的思想和生动的实践,对于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育教学的我们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她的一些做法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指明我们的方向。

教师是将课程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的人。一个以追求教师职业幸福为己任的学校,一定会成为一个让学生智慧成长的学校。赵校长善于为教师成长制造“关键事件”,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帮助教师“独立购书”,鼓励教师写论文、写故事、编博客、搞专题...并购买教师知识产权,鼓励教师建沙龙、开论坛、做活动,让教师在快乐中个性化、可持续发展,让他们一直走在追求快乐的路上。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被管理的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每个人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在文光中学,系统是“讨论”和优秀计算。他们喜欢用更多的尺子来衡量老师。他们善于倾听老师的抱怨,“强迫”老师健身,重视老师的关心...他们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以创新推动创新,以故事传递文化,让文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健康成长。

赵桂霞校长的理想是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为此,她不断追问一些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现象,善于用数据说话,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通过一步一步的行动研究和实践,捕捉教育的真谛,从而将文光中学的教育推向科学和理想。

建设新学校既是一部规律性和普遍性很强的教育理论著作,也是一系列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行动打开了一扇门,也为我们未来的教育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这是一本所有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都应该认真阅读、体验、实践的好书!

关于建新学校的思考2建新学校介绍的学校是山东省潍坊市文光中学。这所百年名校历经变迁,直至20xx年7月更名为潍坊市文光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三年来,学校始终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办学目标,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为基本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倡导“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在教师中倡导“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倡导师生“互敬互爱,* * *共同成长”;在干部中倡导“甘当天梯,取信于人,成就他人”。

在书中,赵校长成功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在管理上的创新,如:制度是“协商”出来的,用更多的尺子衡量教师,教师节,倾听教师的“抱怨”,“强迫”教师锻炼,重视教师的关切等关乎教师生计的话题。我认为这是文光取得今天成就的原因之一。

当然,学校和课程是密不可分的,文光的课程改革非常成功。课程是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因为它的课程不一样。赵桂霞校长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说:“学校很难通过把学校课程做成特色来构建课程体系。这个难度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品味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课程建设由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部分组成。文光中学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生和老师的教学能力。国家课程到了具体学校,需要一个校本化的过程。根据学校师生实际,适当增减或重组教学内容。校本国家课程的过程既是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统一课程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的过程。

在文光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随处可见。“一标多本”让老师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版本的教材,也给国家课程的校本处置带来了便利。学校为各科教师配置了3-5本不同版本的教材,以便在研究不同版本教学内容组合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简单、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根据学生实际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形成内在关联的课程群,就容易形成课程特色。这也是学校在特色建设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校园节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课程。每个月都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活动主题。每个主题都有很多学生参与,每次参与都有学分记录...节日和仪式对学生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回顾我校近年来形成的四大节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这四大节日。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团队合作和责任分担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