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其中资本约束因素尤为明显,尤其是对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大多数非公企业负债率高,财务制度不完善,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或担保,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融资是最大的障碍。
(2)人才普遍短缺。
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
(3)落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一是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差。大多数非公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管理水平不高,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许多企业是家族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动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在产品质量控制、企业财务、安全生产等方面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对市场行情的科学分析和预测。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仍然是工厂、车间、产品的代名词,文化和人文意识淡薄,员工与企业的亲和力差。
(4)企业用地限制加剧。由于拆迁、置换、征用等具体工作环节难度较大,部分项目落地难度较大,周期明显延长。
科技投资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人才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继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非公有制经济36条)出台后,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文件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发36号文件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强财税支持、改善金融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了50多个配套文件,地方出台了200多个配套文件。
二、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65 438+00]13号,以下简称民间投资36条)。文件提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形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12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42条实施细则全部出台,促进了投融资体制向多元化、市场化、效率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三、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65 438+02]14号,以下简称国发14号文件)。文件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难、税费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难、促进创新发展、支持市场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促进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8个方面29条政策措施。这是国务院第一个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性文件,对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分类标准,增加了对微型企业的标准,扩大了行业覆盖面。2012年,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支持的企业类型由原来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两类改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三类,突出了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2)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一是逐年增加财政资金。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例如,预算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从最初的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15438+041.7亿元,资金使用逐步向小微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减按20%和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50%征收所得税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据国家税务总局测算,2011年为小微企业减税290亿元,惠及个体工商户924万户;不断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6%、4%降至3%;此外,还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享受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免税政策。
(3)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各大银行纷纷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从2009年到2011,连续三年实现小企业信贷增长和信贷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对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高8个和1个百分点。小贷公司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贷款余额5921亿元。
二是推进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采取营业税减免、各项准备金税前提取、资本金注入、担保费补贴等多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业务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规范担保行业发展。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强,从2006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6543.8+04亿元。七年来,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9.38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2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