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二活动题参考答案急!!!
高一地理必修二活动题答案:第一单元
活动(第3页)
1,第一年人口增加4000。10年后总人口约为200000×(1+2%)10 = 243799,每年人口增加4145 (243799*1.7%)。
2.人口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有人口基数的大学* * *的影响。比如,中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的人口增量仍然相当大(10多万)。
活动(第7页)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从原始到传统的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和自然环境
从传统到现代,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
活动(第9页)
1、
2、
活动(第11页)
1.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优越;人口少,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
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国境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站长、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新资源区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因大量新产业和新资源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量移民。
第三部分
活动(第14页)
我国资源种类丰富,总量大,但人均数量少,资源相对数量有限。
资源利用水平低,资源破坏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有限性。
虽然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2008年为654.38+0.34亿),每年净增加人口仍然巨大(超过654.38+0.00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因此中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高一地理必修。活动2的答案:第二单元。
活动(第21页)
1,①商业中心的记者位于香港的心脏尖沙咀和中环。商业区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用途地带。
②高档住宅区与工业区分布分离。
3省略。
2,省略。
活动(第24页)
方案二更合理。第一个方案中的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周围是工业用地。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容易出现居住密度高、居住环境难以改变、条件差的情况;工人上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造成影响和污染。方案二分散居住用地,降低居住密度,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更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居住用地可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工业用地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部分
活动(第25页)
石家庄市衡水市枣强镇
寻求服务功能(1) (2) (3)
根据表2.1可知,枣强镇非农业人口为110000,是一个小城镇。他提供的服务种类少,层次低,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短,去的频率高。衡水市,29万人口,中等城市,提供多种服务,提升水平。大部分是人民生活需要的耐用品和高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比较远,去的频率也比较少。石家庄,2,365,438+0,000人口的大城市,服务范围广,水平高。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比较远,去的频率就更少了。
活动(第30页)省略。
第三部分
活动(34页)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的区域扩展趋势常见问题
初级阶段25%-30%以下,低慢慢城市功能用地混杂,功能区分不明确。
中间阶段30%-70%,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源短缺相对较高且较快。
后期70%以上,高慢继续加大大城市中心的空心化和反城市化。
活动(第35页)
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如英国1800,美国182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如巴西1940,印度1910。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后期,印度处于城市化初期。
3.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美国、印度的城市化发展缓慢,而巴西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的城市化将趋于缓慢,印度的城市化可能会加速。
5.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现在处于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步伐在放缓;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发展迅速。
活动(第37页)
1,省略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的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数量和运动;地表和地面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当地的气候条件。由于城市排放的大量垃圾和自然环境有限的分解能力,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医疗和教育压力大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下放大城市的职能。
活动(第38页)
A型的好处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向城市的空气。缺点是城市热岛效应无法降低,市中心的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大气稳定不活跃的时候。
模式B的优势在于,在模式A的基础上,绿地向市中心延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点热岛效应。缺点是市中心其他用地面积较大,延伸到市中心的绿地对环境的调节和净化作用有限。
模式C的优势在于,在模式B的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络,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向中心区延伸,空气流动顺畅,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缺点是市中心租金高的区域土地利用率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活动题答案:第三单元
活动(第43页)
1,季风气候多雨同时炎热,正好满足了水稻温暖湿润的要求;地中海气候炎热,但高温期降水很少。如果没有足够的灌溉水供应,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丘陵耕作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适合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地。坡度较小的缓坡和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土层较厚,不易造成水土流失,适宜发展农耕作业。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出现积水和洪涝灾害,应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地形条件是影响这里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因素。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花卉产品逐渐受益。与此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花卉消费逐渐上升。同时,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出口方便,市场需求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不仅受市场价格和需求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也是重要因素。
(活动(第44页)
1,(1)随着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鲜行业的市场条件逐渐形成。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生鲜食品产业的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加强了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布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市场、交通因素和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生鲜食品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西班牙与法国相比,劳动力成本低,寒害少;法国的生鲜产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贴近消费市场等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性差异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
2,省略。
活动(第46页)
1,略。
2、
自然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社会麦区的形成历史悠久,政策鼓励,交通便利。
实现商品化的节约型农业
科技机械化水平很高
3、省略。
第二部分
活动(第48页)
赌徒思维(第49页)
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先进的农业科技和高水平的机械化。
产量高,生产力高,地广人少。
高商品率,低食品需求和生活习惯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活动(第50页)
1.美国商品粮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2、
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管理方法和气候条件
季风稻田农业水稻自给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
美国商品粮农业,小麦玉米商品农业,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温带大陆性气候。
造成这两种农业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条件和气候因素。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两个农业区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条件直接影响生产方式和商品率。
第三部分
活动(第52页)
1,气候温和,草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地租低,为牧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靠近港口,促进了牧草的商品经营。
2.经营方式:集约化农业,规模化生产。
高度商业化和专业化;经济效益高;重视科技应用,如培育良种牛、改善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轮牧等。
3.内蒙古和新疆地广人稀,草原质量好。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大牧业的生产方式。
活动(第52-53页)
1.西欧气候凉爽湿润,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肉草的生长。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合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牛奶消费需求大。此外,牛奶和大多数乳制品不耐储存,所以乳制品行业需要分布在市场附近。
2.西欧奶业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牛奶主要产于大城市周边,乳制品主要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
3.与在潘帕斯草原放牧相比,西欧的奶业更接近市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牧草质量导致了欧洲的奶牛,而潘帕斯草原的主要牧草是肉牛。后者远离市场,严重依赖交通条件。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活动题答案:第四单元
活动(第60页)
1,鞍钢选择近电和原料产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宝钢离消费市场近,受运输条件影响大。
2.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和巨型矿砂船的出现,原材料运输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降低,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廉价的国外原材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交通条件和运输的改善可以增进了解,减少对原材料的依赖,缩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使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集聚;劳动力需求减少,素质要求提高。
工业生产更依赖信息,更依赖市场。
第二部分
活动(第63页)
1,惠州影响整机厂和周边专业音响配件厂的聚集,属于专业化的产业连接。
2、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成本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实现规模经济。
3.根据距离递减规律,越靠近惠州音响整机组装厂,零件来源比例越高。
第三部分
活动(第67页)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靠近铁矿田,水陆交通条件便利,市场广阔。
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随着煤炭开采成本的增加和新能源替代品的出现,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有所下降。
(2)全球钢铁过剩。
(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
(4)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加剧。
(5)产业结构单一。
(1)煤、铁、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靠近市场。
(2)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大重工业区的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优越,但鲁尔区的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
活动(第70页)
1,相似之处:大量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度低。
2.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意大利工业区内的不同企业紧密联系合作,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温州虽然生产同类产品,但联系合作不尽如人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打折扣。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用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方便使用水和土地;交通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艺品发展历史悠久;便利的航运条件;主要是山地多,平原少,人少,地少等。
3.加强企业间的技术投入、联系和合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活动(第72页)
1.相似之处:两个工业区都是二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优势的地区形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主。差异列表如下:
比较项目“硅谷”在美国,意大利新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品、轻工产品的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是增长快,产品更新周期短;研发成本高,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度低。
分布特点高校周边环境优美的地区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从业人员的技术条件具有高水平的直接而熟练的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军令,政府大力支持。
2.(1)与美国的“硅谷”类似,中关村科技园也是靠近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政府支持力度大,交通便利。不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R&D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发达,市场化制度法规不完善。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是科技实力雄厚。主要问题有:靠近市区,环境质量差,交通拥堵,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足,拥有自主知识的产品少。
高一地理必修第六单元两道活动题答案
活动(第92页)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在以人类无法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包括矿区土地资源和植被的破坏,开采的废矿石堆积会污染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于整条河流来说,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性;对于生活在河流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于大坝上游来说,地下水位的升高和库区水位的升高容易导致滑坡等。对于大坝下游来说,河道流量会减少,泥沙淤积也会减少。河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地下水质量差。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城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目前,许多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是未知的。
2.(1)图6.5反映农业生产,图6.6反映工业生产。
(2)图6.5中的农业生产开垦土地为耕地,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但其作用范围较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可能恢复。图6.6大规模集约化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造成生态破坏,也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深度大,破坏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水稻种植,洪水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挖甘草、发菜、山羊放牧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活动(第97页)
1,略。
2.这是必要的。人类在林区修路,侵占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不保护蛇的迁徙,蛇的数量会减少,甚至灭绝。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同性原则。
3.(1)是正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不正确,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3)如果不正确,可以削减,但必须与削减和教育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4)正确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 * *同性原则。
(5)正确。
(6)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7)正确。用可持续发展体系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协调二者,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部分
活动(第100页)
中国资源相对贫乏,大部分地区环境脆弱。如果抛开资源环境的问题,我们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强大的阶段,环境已经变得无法让人继续生存;或者说经济发展到了强势阶段,环境问题的支撑已经不是经济实力能解决的问题了。
目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来实施目前发达国家的高投入、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活动(第104页)
图6.16中列出的个人行为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有意义的。
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有: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随意分类摆放垃圾;关灯;节约用电和用水;水的反复使用;夏季减少空调的使用,提高空调温度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