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是什么?
1.开展“提质增效办好案”活动。聚焦主业,持续逐案攻坚,逐月推进,清理一批积压案件,化解一批矛盾,重点压减12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全力攻克3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切实解决长期未结案件和审判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平衡结案与多办案、快办案与好办案的意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大幅缩短上诉案件卷宗的移交周期。研究制定申诉案件卷宗移送流程规则,加强监督管理,将卷宗移送纳入办案体系,使卷宗移送的每个节点都在网上留下印记,并定期进行通报和评议,进一步缩短卷宗移送周期。
3.建立律师专用电子服务地址库。发挥电子化服务优势,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协建立南京市律师固定电子化服务地址数据库,以电子化方式送达包括裁判文书在内的诉讼材料,适用于全市两级法院律师代理的所有民事案件,缩短服务周期,提高服务效率。
4.打造一个联系法官的掌上交流平台。针对当事人和律师普遍反映难以与办案法官联系沟通的问题,开发手机APP小程序,搭建当事人、律师和办案法官之间的沟通平台。
5、“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直通车”的开通。全市法院实现了诉讼服务中心附属“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全覆盖,依托特邀金融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强化金融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力量和效果。积极推进群体性证券期货纠纷诉前调解改革,畅通“诉前指定调解+司法确认”和“示范诉讼/代表诉讼+诉讼委托调解”无缝衔接,打造立体化、多层次、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纠纷解决新模式。
6.执行资金的集中清算。坚持付款要清晰明确,付款要尽快,付款要清理的原则。承办人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索赔,一个月内完成赔付。不能支付的,应当说明原因。全面清理长期存放的执行资金账户,将不明执行资金纳入统一账户管理。建立工作机制,执行指挥中心对“一人一案一账”和案件的认领、发布进行统一监管和提醒。
7.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加强与市人社局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以调解、仲裁、诉讼、劳动监察、法律援助为基础的具有南京特色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构建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合处理有效机制。
8、广泛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期“乔峰经验”,开展法院干警进“网格”活动。原则上网格员服务社区网格的次数每月不少于两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主动将人民法院下沉到辖区内的网格和社区,深入基层社区综合治理网络,开展法制宣讲、矛盾调解和引导人民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创造基层和谐稳定。
9、实施野生动物法律援助* * *行动。为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针对野生动物案件审判中发现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难以收容、野生放养不利、救助不及时、审判所需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我们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合作实施了野生动物救助行动,重点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普及、提高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工作。
10,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开展“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等系列专题法制宣传活动,送企业、送社区、送校园。为企业现场“送医”,帮助企业防控法律风险,加强权益保护,服务科技一线,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