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励志随笔
我们的生活就像不停地奔跑,永远前进,永远进步,永不停歇。以下是我收集的一篇关于跑步的励志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励志文章:我有一个学舞蹈的学生。她告诉我,舞蹈老师对学舞蹈的女生要求很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老师曾经这样教过他们:“当你练舞特别累,想休息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死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必须继续练习。死了就可以不练了!”
其实不仅仅是练舞,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行业出人头地,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远超常人想象。
2002年,我在北京工作,住在清华旁边的小区。晚上我经常去清华大学的田径场散步。有一次,我妈从老家来北京看我,我带她去田径场散步,看到了这一幕:
一个年轻的教练带着20多个7-10岁的孩子到场地练习长跑。做完准备工作,教练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一起跑。跑了一圈,两圈,三圈,孩子们都跑得满头大汗,有的孩子体力渐渐不行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大。大一点的孩子跑在前面,小一点的孩子跑在中间,两个小的(好像才五六岁)跑在最后。20分钟后,大一点的孩子都跑完了规定的圈,除了两个小的,还差两圈。可见他们没有实力。一开始我以为教练看到两个最小的孩子没人扶会让他们停下来休息,没想到他们根本就没停下来。虽然坚持不住,但是没有教练的指挥,谁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他们气喘吁吁,挣扎着向前跑...
跑到最后一圈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太难受但是停不下来,就开始哭。然后另一个孩子开始哭,最后两个孩子一起哭。但让我震惊的是,他们虽然在哭,却咬紧牙关一直跑。最后,让周围所有人感动的是,两个小家伙手拉着手,肩并肩,一起哭着往前跑!看到这里,清华周围的同学,我和我妈都为他们鼓掌欢呼:“加油!”
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强的自律能力,忍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还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奔跑。这一幕会永远在我们心中突出,变成一种力量,永远激励着我。
众所周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最重要的是自我训练。自我训练最重要的是强自律。如果要求你早上跑一公里,有些人过几天就开始找各种借口赖在床上,最后不了了之。
有的人能坚持很久,平时也能坚持训练,但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还是会放松。
有些人能坚持的更深,即使遇到风吹雨打,也会坚持日常训练,逐渐增加长跑的时间和强度,持之以恒。
但是,真正的顶级玩家和普通玩家最大的区别在于,面对狂风暴雨的天气,他们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大风暴雨的天气里,普通玩家连看都不想看门外,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师傅必须在风雨中继续训练,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家。抹一把汗,换件衣服,然后回去冲进屋外的风雨中。
优秀的高手,永远不要和别人比,永远和自己比。
他们会有一种永远高于常人的“自我需求”,体现了他人生最大的价值。他会为了这个要求释放自己所有的人生潜力,充分绽放,从而实现一次难得的自我飞跃。
哭着往前跑,这是草根青年对人生真谛最真实的态度!
跑步的魅力2014年7月,我在德国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学院教知识产权法。在周五的讲座期间,我去了奥地利的山区。周日,我绕着著名的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纽什万辛跑了一场罗马公路马拉松,这是我的第六次全程马拉松。在起点,我遇到了一位77岁的日本跑者,圭三先生,他身材矮小,硬朗,气场很强,举着一面大旗,准备跑完他的第100次马拉松。我跑了2年,遇到了一个大神。按照我的心理估计,如果当时每年跑三个全马,那我得70多岁才能跑完百马。我一边赞叹老先生,一边心想,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奔跑人生?
那天气温高达34度,很多路段都是森林。当地海拔800米,赛道不时爬升。我当时没看懂。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越野赛。我也是按照城市马拉松的跑法来谈配速的。下半场比上半场快(NegativeSplit)。后半段天气炎热,山路越爬越多,几乎累到放不下。新手跑步阶段,主要目标是挑战自己,不要松手。所以,每当我想放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33岁的百马跑者京三先生。他此刻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折磨。有了这样的榜样,他坚持不懈,在最后五个半小时完成了比赛。
然而赛后我并不开心,因为这个成绩在六匹马中是PW(PersonalWorst)的。周一回慕尼黑上课,同学们问我周末过得怎么样。我只说我跑完了,没好意思说我跑了多久。在当时的字典里,没有PB就是失败,不值一提。
跑步初期,我好胜,有赢有输,虚荣心很重,很执着。每次比赛都要达到自己的预期,用完PB(PersonalBest)才能过关。第一次长野马拉松是4小时53分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4小时40分钟,但是比赛当天完赛第一马的情绪冲击或多或少掩盖了心理预期不达标的失望。第二届墨尔本马拉松是4小时30分训练的,但是早上上厕所晚了,我就站在第一排没停下来。我暂时跑的比较快,前半程快了2个小时。下半场下雨撞墙2小时35分钟。4小时35分钟,虽然PB,但是感觉压抑,不甘心。如果按计划上半场是2小时10分钟,下半场跑4个半小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马拉松不是电影,没有重新出发就没有剪辑。第三届清迈马拉松也是4小时35分跑完的,所以及格也无可厚非。
第一次不带PB跑全马是2014年2月东京马拉松,第四次跑全马。跑到10 km后,扭伤了右腿大腿外侧的ITB。那时候“戒”字还没用过,也不记得半途放下了什么。所以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放下比坚持更难,更不可理解。东京很努力,挺过来了,跑了4小时48分钟,感觉很失望!跑完全程的绝望心态也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东京之后,我花了两个月才恢复过来。家庭网名大全
跑步不仅仅是一个流汗、流泪、排毒、减肥的过程,更是一个心智、情感、精神、心灵成长和修炼的过程。
跑多了,发现PB可遇不可求。身体受伤,赛道难度,天气恶劣,状态不佳,各种原因让PB不可能成为常态。是2015第二次跑到东京,才真正放下,不追求速度,不执着PB。那时候,我身体很好。2014年初开始吃素,体重下降,体内毒素减少,恢复很快,跑量飙升。东京前后几匹马全马,成绩不错。20165438+10月纽约马拉松4小时22分,65438+2月台北马拉松4小时17分,2015香港马拉松4小时65438+10月。连续创新高,感觉2月22日的东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谁知,在东京又跑了31km,最后10km,左腿大腿外侧的ITB受伤了。在痛苦和挣扎中,灵光一闪:跑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东京3万多人聚集能量一起跑步,市内机场被百万人包围。这是一个城市的奇迹,也是一件感人的事情。而我却长期局限于个人虚荣心、好胜心和对跑步的误解,忽略了当下。心态一转,放下了要不要跑完多长时间的执着,开始尽情享受比赛,体验了第一届东京马拉松我都没有注意到的气氛和欢乐,最终跑了4小时48分钟。同样的比赛,同样的伤病,同样的完成时间,我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快乐。这就是跑到17马的实现。
跑着跑着,我明白PB难,放下PB更难。跑完全程很难,放弃更难!
第一个主动弃赛的是2065年3月香港大屿山438+000公里,爬坡6000米,闭关32小时。赛前扭伤了左臀,所有人都劝我放弃比赛:医生,教练,家人。我不甘心,前100公里不顾一切的站在起跑线上。晚上11: 30,下着雨,路面湿滑。第二天早上,我跑了差不多33公里。7点多天亮后,我不小心又摔倒了,右膝裤子出血受伤,更是雪上加霜。晚上9: 00,70km,在第六个检查站CP6跑了265,438+0小时后,我挣扎了20分钟,决定放弃比赛。这是跑完18马后的感悟。饱受超马之苦,跑了几千公里才开始努力克服内心的自我(小我)。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敢于放手。我明白不是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可以有缺点,缺点也是美好的。
接下来,2065438+2005年4月的平壤马拉松首次被迫弃赛。在举国体制下,本土选手3小时内完成比赛,照顾外来人渣,关门时间定为4小时。平壤,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城市,开放了一个周长为10公里的中心供外国人跑步,这是多年来少有的。所以特别珍惜和抓住每一个和当地大人小孩军民合影的机会。最后一圈10 km的时候,离4小时关门只有40分钟了。按照我10公里51的最好成绩,我无论如何也跑不完4个小时,于是主动放下,请求庇护。真的很无奈。
有了主动和被动放弃的经验,脸皮厚了,心态好了,跑步也开始进入如何跑才完美的阶段。
2015年6月,为了完成全球七大洲跑,一个月飞了三大洲,每周跑一次四场山地马拉松。本着观光看世界的精神,这是一次难忘的身心之旅。南美洲秘鲁的印加马拉松被称为世界上最困难的全马比赛。在安第斯高原爬了3000多米,翻越了海拔3000-4000米的大山,12小时后,我第一次证明了马丘比丘的荣耀,忘记了我的平静和喜悦。一周后,南非五兽体验到了人类在蛮荒时代需要能够奔跑的特性,否则就会成为动物的午餐和晚餐。跑步是人类的基因。跑步不仅仅是一个很长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习惯问题,更是人类存在和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繁衍后代一样重要。
一周后,我从非洲去了英国,在距离伦敦2小时路程的英法边境跑了一场号称英国最难的巨型马拉松,爬了10个山头。住在帐篷里,当地农民裸体摇铃为球员加油,供应苹果酒,体验当地人自娱自乐的淳朴友好。接下来的一周也是在德国讲学后的周末,我跑了一场奥地利冰川马拉松,从1700米降到了800米。我认为下坡马拉松应该很容易跑。没想到在10 km处左脚出现了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血泡,腿终于跑进了下坡的恐惧中。然而,我看到了醉人的风景,热情的人们和我过滤痛苦的潜力。
一个月内,仅比赛就跑了31小时,从南美到非洲,再到欧洲。就像时光旅行一样,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风景,体验了被身体包围和能够在路上一起的完美满足感。
2015年8月,我遇到了一个瑞士人马克,70岁,自称世界最美100 km越野跑15年。70岁还能跑完15个半小时,在外蒙古骑行两万多公里,体能惊人。马克说,提高体能不是为了排PB,而是为了更好地享受跑步。只有身体素质提高到必要的程度,心灵才能无痛苦地自由驰骋,这就是所谓的身体和灵魂的双重自由!等我跑到第25场马拉松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马克对跑步的解释,开始明白如何自由。
去年6月,165438+10月,南纬80度,七大洲,即将完成南极马拉松的时候,我的内心出奇的平静,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当时内心的宁静会如此平静。此刻,南极似乎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南极洲是第30届马拉松。在世界的尽头,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没有战争,没有贪婪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我终于感觉离自己更近了,感觉到了那一刻的完美。
南极之后,10月16+1大鹏马拉松,尝试了第一个赤脚全马,我的第33个全马。一场被戏称为“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的马拉松。跑步可以简单快乐,不穿鞋也可以跑。
我痴迷于跑步。为什么那么多人同样着迷?每次站在起跑线上,都被那里聚集的能量所感动。那么多人,忍受着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折磨来挑战自己,一定有一种无法理解,无法用言语完全捕捉的魅力。
跑步颠覆了我对奢华、舒适、浪漫的理解,降低了我对快乐的要求:在香港100的65km CP6检查站,我在寒风中坐了9分钟,感觉睡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觉;在外蒙古雨中20公里的山区,在蒙古包里点一把火,一碗素食泡面,是生活中最幸福的美味佳肴和物资;情人节的时候,我以为鲜花巧克力烛光晚餐很浪漫,但是今年情人节,两个人去跑了两个半小时的山地赛,手牵手,是把身体素质提高到必要程度的另类浪漫;以前飞30个小时感觉很辛苦,现在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看书写字看电影,除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用做。与山野的中风相比,它只是一个天堂。
学过社会学的人大概都会记得马斯洛的金字塔五大心理需求。当时大家都在附和想法,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一刻,我明白了,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心理成长轨迹。只有遇到一层,才会爬得更高。
马洛是美国犹太社会心理学家。到了晚年,他又在人的心理需求上加了一个Z理论,即精神追求。人除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外,还有自我超越的心理需要。跑步让人心理得到满足,成长,开悟。相当一部分跑者会满足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部分跑者还会经历自我超越、狂喜、巅峰体验和出生体验。如果没有体验过塔尖的感觉,那就多跑跑。
自从跑步以来,世界上只剩下两种人:跑步的人和不跑步的人。我遇到77岁的日本百马神的后年,也就是2015年,我推出了《百城百马》。10年,我在中国选择了100个有特色的城市,组织了100场马拉松。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百城百马”,让更多的非跑者成为跑者。
跑步是一个人的事,不管多远,多高,多虐,不管有多少人看着鼓励,最后还是要一个人完成,要靠自己的双脚走向终点。跑步有它的社交属性。跑团,跑团,比赛,都是支持人跑步的理由。
“健康、快乐、友谊、正能量”的概念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跑步的魅力,是近年来跑步的内心总结,也是一部分人跑第一的动力源泉。
以现在3年30匹马的速度,跑完100匹马我也不会70岁80岁。等我跑完100马,以后可能会对这一天的话一笑而过。在路上,可能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等着我去颠覆三观。
那些奔跑的少年离* *高考只有18天,整个中国的高中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虽然* *的高考已经离我347天了,但我依然记得那紧张的一天,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一段真正的跑步时间。
随着高三的必然到来,班里轻松愉快的气氛一下子被压抑了。所有的住校生都想尽办法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而走读生则放弃了中午回家的权利,在不到一平米的座位上一边吃着父母送的午饭,一边翻着厚厚的作业本。
所有的人都在全力以赴的战斗,至少他们不想因为在最后没有尽全力而后悔哭泣。那段时间,我们几乎过着一动不动的生活,除了上厕所。早上到校后,我们要从早上6点到晚上22点一直坐在座位上。
所以为了防止我们的身体在椅子上僵硬,跑团就应运而生了。在我领队的呼吁下,一群热血少年在晚自习后呼啸着奔向操场。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下课回家了。安静的校园里,只有塑胶跑道上奔跑的脚步声和响亮的口号声在回荡。
后来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我离开了跑团,其他兄弟继续他们的跑步旅程。然后跑团越来越壮大,打架的少年也该跑了,不是吗?
我羡慕那些跑到终点的兄弟,因为他们是在用生命奔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甘平凡,热血的少年如何忍受腐朽?然后起身就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既然选择了拼搏,就用热情、热血、生命去奔跑吧。
有了欢笑,有了兄弟情谊,只要不放弃,哪怕跌倒,旁边都有兄弟拉着你的手。
在北方某大学的第300天,我决定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同桌深夜给我发来鼓励。然后我就跟他抱怨我当初的选择有多错,这个学校有多差,我现在有多颓废。沉默了很久,他对我说:“我们还是天天跑步吧。”
我沉默。然后我就关了手机,但是一夜没睡。
那些年,那些奔跑的少年,如今已天各一方。那些年,那些奔跑的少年依然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
在人生的长跑上奔跑,或许我们选择的路不同,但只要我们选择,我们就会这样一直跑下去。
就像那位同桌,就像那位至今还在复习班奋战的兄弟姐妹,就像那位分散在全国各地却还在为梦想奋斗的同学。
距离高考还有18天,复习兄弟们即将跑到一段旅程的终点,即将开始下一段旅程。衷心祝愿跑哥在最后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而我,终究会继续我的奔跑。停顿了很久,也许我还没想通什么,但最后还是要努力。因为我是一个跑步少年。
拼命跑吧,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