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相关政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大难点和关键点,在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以上的县。因此,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要富农民就要减农民,而减农民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等同于农业。县域经济不仅仅是农业经济,还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是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地矛盾尖锐、县级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来解决。立足我市县域现状,着眼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既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县域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县域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是与农业、农民相结合,充分体现资源优势,实现个性特色,依靠比较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2013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300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5家,占总数的0.2%。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示范带带动性弱是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很大的做大做强潜力。

1.加大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形成一批竞争力更强、带动力更大的龙头企业集团。一是努力打造宝鸡乳业的“航母”。据专家预测,从2013年全国900多万吨的产量来看,未来乳制品仍有400多万吨的发展空间。从优势企业规模强大的例子来看,短短几年就跃居中国乳制品第二位的伊利集团,1997年新建17条国际最先进的液态奶生产线,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仅液态奶年产量就超过25万吨,2002年翻了近一番,带动周围4万多牧民致富。我省银桥乳业集团带动周边10多个县区、30多个乡镇1000多农户致富。2006年,5438+0,投入巨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未来乳品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我市畜牧强市建设的支柱产业,奶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乳制品加工企业12家,占全省的1/3,其中“和食”、“惠民”、“关山”、“得利康”、“天妃”成为知名品牌。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具备进入大市场的能力。在当地的小市场,他们争夺原料,抢市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人才。这种状况不彻底扭转,既不利于乳品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瞄准液态奶的巨大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新建高标准液态奶生产线,占领当地市场,逐步向外扩张;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运营,现有的乳企成为紧密型企业集团。产品方面,各公司根据自身优势,重点推出一到两款拳头产品;品牌方面,* * *玩的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在管理上,采用相同的操作程序和认证体系;在对外宣传上,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使我市乳品企业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是以粮食产销一体化为基础重组粮食加工业。我市东部五县已形成方便面生产专用硬麦基地,方便面生产企业众多,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优势。可以以“熊义乌”和“世联面粉”为龙头,整合华丰、胡阿祥、建中等企业,利用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力。三是以恒兴为龙头,整合华美、海阳等水果加工、果汁生产企业,使之成为带动我市果业发展的“巨轮”。

2、立足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我市的秦椒、蔬菜、畜产品、干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但与之相关的有影响力、有实力的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在搞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如我市以波尔羊、秦川肉牛为代表的肉类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其进一步发展必须靠深加工企业带动。因此,我市应从项目储备、媒体宣传、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方面加强工作,尽快创办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排头兵。

(二)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实现县域产业新突破。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中,既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有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县域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进一步改善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我市县现有的5个工业园区,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但客观上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大项目、大产业的支撑,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水平。首先,要努力改善公园的硬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筹措困难。这是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之一。一是市县承担一部分财政负担,动员一部分相关部门支持,入园企业出资一部分通过土地置换筹集资金,尽快优化园区硬环境。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县域工业园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效应大的项目,积极开展旅游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洽谈会和博览会。第三,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和引导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一个园区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充其量只是一个形象工程。有产业没有特色,就会失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园区建设一方面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防止园区成为空壳,另一方面要在产业项目选择上的个性特色上做文章。

其次,在基础好的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园区。我市现有的5个县级工业园区位于东部5个县,5个山区县尚未形成明显的工业园区。在山区条件好的重点镇,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设一片,受益一片”的政策,进而建设一批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促进山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新建工业园区应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体现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本地资源优势,突出项目载体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从征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园区建设尽快上规模、见效益。

(三)振兴乡镇工业,壮大县域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县域工业中,乡镇工业的支柱地位毋庸置疑。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年乡镇工业高增长时期的市场环境和机制优势不复存在,乡镇企业这一中国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近年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效益下降,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因此,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振兴乡镇企业,实现二次创业,是振兴县域工业的关键。

1.以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化乡镇企业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过剩,乡镇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污染大、技术落后、产权不清等劣势日益突出,必然导致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低谷。从深层次分析,是受到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的制约,充分暴露了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国企病”,主要表现为政企分开、产权不清、家族式管理,企业难以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因此,必须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私有化等多种形式,加大改革重组力度,使乡镇企业尽快成为产权明晰、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2、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小、弱、散、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是2005年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乡镇企业要想重振雄风,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在资产重组上下功夫。小企业要按照产品链积极依托大企业,同行业也要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战略高度出发,广泛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与合作。食品、造纸、建筑材料等。都是我市乡镇企业中的优势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的潜力很大。所以要看国内外市场的大分工,敢于联合起来“西进”。

3、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努力调整结构,促进企业升级。乡镇企业普遍从没有核心技术的“模仿”起步,加上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重振乡镇企业的雄风,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要做到:一是从自身企业的市场定位出发,立足实际,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细分市场,选准消费群体,找准切入点,以此为目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第二,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一方面,要加强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改变作坊式生产的现状,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竞争制胜的关键。乡镇企业要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把引进和培养、我们自己使用和我们自己拥有结合起来。同时,做好员工终身培训,锻造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使我市乡镇企业能够驾驭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立于不败之地。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减少农民。如果大部分农民永远留在土地上,农业效益很难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很难有大的飞跃。因此,减少依赖土地的农民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转移农民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城镇化。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利用率越高,边际使用成本越低,资源利用率越充分,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越多,产业之间的互联链自然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和城乡会有联动。农民不仅能进得去、留得住,还能融入城镇的文化、科技。我市城市化水平与全国还有一定差距,差距甚至大于发达地区。振兴县域经济,必须搞好城镇化。2012这种理想化、一刀切的撤村建镇、遍地开花的做法,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必须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实施优势镇先行崛起,实现产业、人口、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快速集聚,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标来看,大中城市的生活和就业成本远高于小城镇,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难以支撑各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企下岗职工面临的困难、社保缴纳的压力以及现有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然而,小城镇与农村的天然联系以及较低的进入成本使其成为离开土地的农民的理想之地。从这一点来说,它的作用是大中城市不可替代的。未来,小城镇将在搞活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2002年,撤乡并镇后我市的建制镇已达96个,但小城镇的功能远远不够。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革户籍制度,加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农民进得去、留得住。第二,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小城镇规模和功能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十个县城和中心镇,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三是努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打好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基础。第四,在山区县,要把扶贫、移民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满足就业的前提下,让一部分农民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城。

2、依托大城市建设,完善城镇体系。

随着大城市建设,岐山、凤翔撤县设市,一区七园步伐加快,我市城市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小城市要抓住机遇,主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拾遗经济”、“补缺经济”、“城郊经济”,大力引进大城市建设中转移或溢出的产业和企业,积极与大城市的大企业开展生产合作,为其提供初级产品和零配件,实行协同生产,“借船出海”,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尽快成长为中等城市。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镇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本身能否为进城农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市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仅为2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说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相当广阔。县、县城和中心镇要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农副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强、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相对较低、与“三农”联系紧密等特点,在县域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打开国内外市场,我市县的辣椒、畜产品、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也必须依托流通业的发展。各县要因地制宜,依托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搞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服务,加快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步伐,着力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1)培育若干区域性综合批发市场或专业批发市场。(2)扩建和改造现有批发市场,不断提高其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现代化程度。(3)打造品牌,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争创名牌,以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我们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各县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抢占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农民可以掌握市场信息,提供优质服务。20世纪以来,虽然农民的农业收入逐年减少,但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再增加产量,市场很难消化。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所以单纯靠增产提价很难增加农民收入。依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仍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域特色仍不明显,优势产业还不成熟。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这一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焕发生机。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在优质、高效、环保的前提下,突出区位比较优势,紧紧围绕辣椒、苹果、猴子、干果、蔬菜、中药材等具有我市特色的拳头产品,扩大规模,成片开发,专业化种植,优化农产品区域结构,形成山川高原特色鲜明、主业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市建设畜牧大市的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农业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产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提高水平。北方山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以畜牧业为重点,在无粮乡镇开展试点;四川及塬区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调整粮饲比,提倡在高效农田种植优质牧草,大力发展以高产奶牛为主的舍饲养殖,培育养殖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畜牧业大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结构调整。有5个省级星火密集区,32个农业专家大院,毗邻杨凌区。这是一种宝贵的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综合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示范引导,不断扩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以科技为基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广泛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不断充实县级科技队伍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一是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畅通、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教育和培训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收集和加工国内外最新适用的科技信息,开发新的、优秀的农林牧种子数据库,利用科技成果数据库、农林专家咨询系统等多媒体产品,及时有效地传播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技,实现科教与“三农”的双向直接沟通和良性互动。第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体系。要依托专家大院,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形成各级带示范的典型格局。同时,要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引进和推广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重点引进和推广农林牧新优品种、规模化设施养殖、农林畜产品增值加工。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等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密切相关的新技术。

2.构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巩固“九年一贯制”成果,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技术渗透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职业中学招生,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加大对农村专业户、示范户和青壮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总之,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3.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县”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主要途径。在县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以项目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通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人才培训和科教普及体系,统筹规划、安排项目、筹集资金、培养人才,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通过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为发展注入活力。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统分结合,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引导农民按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第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县级政府的统筹能力,使其职能从用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经济转变为用市场手段服务和调节经济,并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第三,加快农村金融特别是信用社的改革。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得不到满足。很多县域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流动性差,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县域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形成新的投融资体制。

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发展:县乡干部大本营县域经济论坛是县域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业经济信息网隆重推出的品牌频道。频道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中国工业信息网形成的品牌优势,以互联网为平台,服务于中国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县频道以宣传报道县域经济发展为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县域经济发展成就,讴歌建设小康社会成就,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分析和信息传播。

县频道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良好的政府资源和坚实的技术资源。同时,作为国家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客观真实性、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县域频道开设的栏目包括今日新闻、图片新闻、热点视频、政策法规、记者调查、纪实采访、聚焦三农、县域论坛、工业园区、乡镇经济、企业风采、魅力城乡、县域旅游、名优产品、招商引资等。,各种关于县域发展的信息一应俱全。

县频道拥有强大的编辑记者队伍,既有在各大新闻媒体工作多年的老记者、老编辑,也有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同时,县频道还与当地宣传部门广泛合作,扩大和增加县频道的新闻信息来源。此外,县频道拥有一流的演播室,配有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演播室可容纳50人,氛围精致,无线宽带上网设施先进,适合各种类型的网络直播。

审批通过后,县频道试运行数月,在试运行阶段顺利完成修改。在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上级批准,县频道计划于10月正式开播。届时,县频道将率先报道中国地方工业经济。

2013比较专业的论坛有:县域经济论坛,县乡干部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