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国崛起的过程(历史专家进来)
战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对完美和卓越的追求。吉田茂是战后最著名的日本首相。晚年用激昂的语言写出了《百年激荡》,总结了日本民族如何克服困难,高瞻远瞩,勇于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有一种止于完美的职业精神。除非不做,否则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是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血脉中的。这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之后,一直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个导师是道奇,他教日本人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把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全面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是日本人完美地应用了它,实现了它。第三个导师是德鲁克本人。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也有深刻的研究。七十岁时,他被授予东京大学日本艺术与文化教授的荣誉,并为此感到自豪。德鲁克和吉天茂的想法一样。二司认为日本民族的真正利益是追求完美、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无论做什么,都要力争最好,专注于无,力求完美。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一种极其谦卑的学习态度,以及一种总是吸收别人长处的开放的心态。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步的秘诀在于,企业经营者总是认为日本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别人,从而产生紧迫感。他们愿意冒充欧美学生,坚持交学费,学习商业惯例,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不断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哪怕是为了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从设计到加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的。"
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和欺骗。。。这是当今中国的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相比是否还有很大差距?!
大国崛起靠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较量。说白了,中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和发达国家不太一样,是因为很难接受别人的教育理念。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了21种历史上出现过然后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的死亡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时,在费城举办了一次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加。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了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支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了纯银制作的27套挖耳勺和绣花鞋。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和平年代的国家,有资格谈谁是第一!
日本的崛起源于他们的教育。他们向孩子们灌输一种观念,即一个小国正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的孩子都知道要努力,不像我们国家告诉他们孩子的,是地大物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