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将迎来全面重估
“双碳”战略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能源转型、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底层逻辑,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是多种多样的。
在供给侧,化工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能耗行业之一,将深度介入,化工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总量控制版的供给侧改革。在需求端和能源端,中上游的化工行业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原材料,而这些资源和原材料往往是战略资源或“双高”的产物。
“新世界”和“旧世界”不是截然不同的切割,而是伴随着发展。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出于资源保护和能源消耗控制的要求,部分化工材料的供给将受到制约,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显著刺激其需求,相关化工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期。此外,化工传统领域的强势龙头白马,在供给约束下,凭借自身资金和资源优势,将全面进入空间足够大、前景良好的新能源轨道。
在“碳中和”的大战略和新能源的加持下,化工行业将迎来全面重估。未来化工市场将围绕碳中和、新能源、价值重估三个关键词展开。
纯碱、氟、磷、硅等上游化工原料将持续受益于“碳中和+新能源”
受“碳中和”和资源安全问题限制,但又显著受益于新能源需求的纯碱、氟、磷、硅等上游化工原料将迎来历史性变革。
苏打苏打:光伏玻璃投产并逐步实现,苏打苏打变身“光伏碱”。在纯碱行业供给萎缩的情况下,光伏玻璃需求继续增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这也使得纯碱行业在2022年有一定的供给缺口。
氟:新兴产业将创造新的需求增长极,萤石供应短缺。萤石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矿产资源,正逐步受到保护。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改变萤石行业过去一贯的发展逻辑,新能源和新材料将取代制冷剂成为未来萤石最重要的下游应用。
磷: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重塑行业发展逻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下游“双高”特征,磷矿产量的扩张受到严重限制。目前,磷酸亚铁锂作为锂电池正极最主流的产品,对磷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
硅:双碳背景下,工业硅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光伏热潮有望刺激工业硅刚性需求增长。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有机硅渗透率的提高,工业硅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在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工业硅行业开工率将有所提高,供应紧张局面有望边际改善,行业将保持长期景气。
新能源转型给化工材料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市场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今年以来,化工行业龙头加快布局新能源材料,有望凭借资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整合能力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
磷酸铁锂
磷酸亚铁锂的需求爆发是传统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磷酸亚铁锂需求快速增长,未来5-65,438+00年可能增长65,438+00-20倍,从而带动磷酸亚铁锂上游磷酸铁和净化磷酸的需求。目前磷酸亚铁锂的龙头公司都规划了未来几年的大扩产计划,但都是依靠外采原料,因此迫切需要上游磷资源的匹配。
锂电池电解质溶剂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的作用是在正负极之间运输和传导锂离子,被称为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由溶剂、溶质(锂盐)和添加剂三种成分组成,添加量分别为80%、12%和5%。
碳酸酯类有机溶剂主要用作电解质溶剂,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等。
电解质添加剂VC和FEC
VC和FEC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电解液添加剂。
电解液添加剂是生产锂电池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在锂电池中约占质量的5%。其中,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亚乙酯仍然是电解质中最常用的添加剂,因为它们具有优化SEI膜形成、降低低温下内阻和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功能。
此外,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还有丙烷磺酸内酯、硫酸乙烯酯、二氟磷酸锂等。
根据百川傅颖的数据,2020年中国电解液总需求约为27.9万吨,其中动力电解液654.38+06.47万吨,数字电解液9.49万吨,储能电解液654.38+09.44万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带动下,VC和FEC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的缩写)
聚偏氟乙烯(PVDF)性能优异,主要用于高附加值领域。
PVDF的传统下游是涂料,主要是重防腐工业涂料(化工、船舶、海洋工程)和高端建筑涂料(地标建筑、机场)。根据百川傅颖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PVDF的需求为7万吨,其中1.39万吨用于锂电池,0.57万吨用于光伏。新能源的兴起将带动下游需求。
近年来,PVDF下游需求结构从传统防腐涂料转向新能源产业。2020年新能源需求将占PVDF总需求的28%左右,预计2025年需求将增长至63%。
舱外活动
近年来,由于光伏薄膜、发泡和电缆料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我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消费量将上升至654.38+0.864万吨,同比增长5.25%。
光伏薄膜是EVA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约占35%。2020年国内对EVA光伏材料的需求约为60-70万吨,但国内厂家不多,进口依存度仍在70%以上。在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EVA的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上涨。
由于EVA行业扩张期较长,特别是光伏材料爬坡期较长,未来两年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EVA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化工龙头白马依托资金、成本、资源优势,全面进军新能源材料领域。
新能源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自然对强大的化工龙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化工龙头白马全面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化工龙头凭借原材料、成本和资金优势,将继续向下游拓展,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极大增强企业和社会资本持续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助推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帮助化工龙头迎来价值的全面重估。
万华化学
万华化工以MDI和TDI为核心,重点提升聚醚和改性MDI两大支撑平台的能力。作为全球聚氨酯领域的领先企业,万华MDI业务占据了中国50-60%的市场份额和全球25%以上的市场份额。
公司依托石化和产业链整合平台,持续拓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业务。未来柠檬醛及衍生物、合成香料、水性涂料、ADI、尼龙12、锂电池三元材料、磷酸铁和磷酸亚铁锂、可生物降解聚酯项目、大规模集成电路扁平化关键材料、POE高端聚烯烃等项目的整合项目将继续为其成长提供保障。
湖北宜化
10 6月5438+02日,湖北宜化集团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总投资约320亿元的邦普集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宜昌。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集“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于一体。
湖北宜化公告称,磷酸亚铁锂行业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享受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拉动下的高景气。精磷酸和磷酸铁作为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未来有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与宁波邦普合作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项目,有助于公司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优化升级磷化工产业链布局,发挥煤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协同效应,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卫星化学
卫星化学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在成本、环保和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副产品氢气也可以在未来用于氢能项目,符合氢能战略,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公司在连云港基地加快建设乙烷下游的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EAA新材料,计划2022年底至2023年建成1.5万吨锂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包括DMC、EC、DEC、EMC和PC,以及FEC和VC添加剂)。同时,利用副产氢气推动氢能业务,进一步扩大双氧水在半导体、光伏等行业的影响力,加快乙烯齐聚合成长链α-烯烃试点和POE技术开发项目。
荣盛石化(SZ002493)美元
依托炼油平台,荣盛石化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布局下游新材料。其控股子公司浙江石化去年投产20万吨/年工业DMC,浙江石化二期规划的30万吨EVA装置预计今年投产。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鲁花恒盛
目前,鲁花恒升DMC产能为5万吨/年,在乙二醇装置基础上建设的30万吨/年DMC生产装置已于6月35438+10月3日一次性开工成功,质量直接达到优等品标准。
公司规划建设的高端溶剂项目不仅进一步扩大了DMC产能,还将溶剂品种扩展至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溶剂产品矩阵。
随着锂电池消费量的快速增加,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的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溶剂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相信未来随着高端溶剂项目的投产和电池级溶剂产品的进一步发展,鲁花恒盛将有望充分享受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奥克股份(SZ300082)$
奥克股份是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物(EOD)龙头企业,上游整合优势明显,目前正从传统建材领域向高附加值电解质材料领域延伸。
公司拥有20,000吨电解质溶剂EC/DMC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参股电解液添加剂龙头苏州华意,进一步布局高阻隔、高附加值的VC和FEC材料。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环氧乙烷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与环氧丙烷(PO)工艺相比,原料成本大大降低,成本优势显著。2021年5月,苏州华谊拟投资1亿元建设11.65万吨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项目。项目计划落地多种高阻隔添加剂,产品布局走在行业前列。
美元联创股份(深证300343)美元
联创股份的传统业务是互联网数码产品,2020年分拆。目前公司主要经营含氟制冷剂和聚氨酯新材料。
公司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开发的新型环保制冷剂四氟丙烯全流程技术。公司R142b产能2万吨/年,国内上市公司R142b最大出口配额为1.265万吨。8月,公司已投产PVDF产能3000吨/年,2022年投产项目包括:5000吨/年PVDF项目;6000吨/年技改PVDF项目。
东岳集团
东岳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R142b和锂级PVDF供应商,主要从事新型环保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材料、氯碱离子膜、氢燃料质子交换膜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拥有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涵盖氟、硅、膜、氢四大产业。它通过外包萤石生产氢氟酸,并向下游延伸到含氟高分子材料。截至2021中报,公司PVDF产能10000吨,R142b产能33000吨。同时,公司具备锂级PVDF产能,公司新增PVDF产能1万吨,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A股# #股市评论#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