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科学、文化、传播和信息领域建立了十多个政府间组织和大型合作项目,以促进国际知识合作。其中包括:国际教育局、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社会变革管理计划、世界遗产委员会、促使文化财产返还原主国或归还非法占有的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发展计划、综合信息计划、政府间信息学计划和政府间体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举产生的执行理事机构负责规划和管理计划中的活动,建立自己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网络,如“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世界遗产名录”。此外,教科文组织还与300多个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正式(合作、咨询)或业务关系。发展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重点。1990年,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在泰国举办了世界全民教育会议。会议提出的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目标,对国际社会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98 10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举办了史无前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讨论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筹资与管理、国际合作等问题,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宣言:理念与行动》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优先行动纲领》。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召开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会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终极教育和简单的技术培训,而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提高人的能力和技能、面向就业、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举办了“全民教育论坛”,总结了10年来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进程中的不足,并制定了今后工作的新战略。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技领域的优先计划。199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津巴布韦哈拉雷发起并召开了世界太阳能峰会,体现了该组织“非洲优先”的政策,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90年代国际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成立了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国际规范性文件。1997 165438+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为全世界人类基因组研究做出了道德规范。1999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学理事会合作,在布达佩斯举办了世界科学大会。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即《科学宣言》和《行动纲领框架》。教科文组织一贯重视文化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由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库埃拉尔领导,研究文化与发展的关系。1995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委员会编写的题为《我们的创造性多样性》的报告。为了落实报告中提出的相关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3月和4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1998。这是自1982墨西哥城文化政策会议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文化问题的最大规模的政府间会议。会议广泛讨论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权利和国际文化合作,并通过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约翰内斯堡)强调,科学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适当决定和制定明智政策建立可靠框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科文组织利用该会议的结论和建议制定了自己的科学计划,还利用了65438-0999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科学会议的结论和建议。通过将信息和通信技术纳入改善科学和文化教育以及建设知识社会,教科文组织继续在科学领域开展行动,以消除贫穷,特别是极端贫穷。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管理环境、将环境概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加强国家协会和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与妇女权利有关的协会和组织的作用,改善人类安全,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科文组织还参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力,特别是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和技术领域。此外,教科文组织(通过与供资机构合作)向各国政府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使它们能够制定和实施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战略。教科文组织与许多联合国机构、联合国科技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它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负责监管各种科学中心和研究团体的国际科学理事会,以及国际工程和技术理事会。

水是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优先问题。因此,国际水文计划旨在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技术信息和战略建议,以便在尊重环境的同时以有效和公平的方式管理这一宝贵资源。同样,国际水文计划致力于开发工具和制定预防战略,以避免国家之间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在水问题上发生冲突。

此外,海委会除了协调联合国各机构之外,还负责长期监测海洋状况,以便改进天气预报,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并在发生海啸或飓风时发出足够长时间的预警。同理。该委员会参与建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该系统将确保浮标、船只和特殊卫星提供的数据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洋流和气候之间的联系。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计划旨在实现各级全民终身教育的目标。事实上,教育对个人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团结至关重要。这也是一项对消除贫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工作。2000年在达喀尔(塞内加尔)举行的国际教育论坛为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制定了行动框架:

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和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增加年轻人和成年人的教育机会;将成人文盲率减半;努力实现性别平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这些目标中,有两个主要目标也包括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它们是:普及初等教育和消除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正是在这一框架内,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中期战略(2002-2007年),该战略基于三个主要目标:促进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通过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该领域的实验、创新、出版、交换和共享数据以及更好的方法,并鼓励围绕教育政策开展对话。在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教科文组织的作用是确保知识、标准和智力合作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变革,确保巩固世界价值标准,如正义、自由和人类宽容。因此,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研究现实(通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证研究);预见这个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哲学和观察);并找出什么是应该的现实(通过伦理和人权),目的是缩小现实与更好的现实之间的差距。从非洲的一级学校到亚洲的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各个层面努力促进有利于人权的信息传播和教育。通过提供培训教师的材料、组织会议、帮助制定战略和发展国家、区域和国际网络,教科文组织努力使人权和反对歧视和不容忍的斗争成为研究和决策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宣传与《世界人权宣言》相关的公约和国际文书的同时,本组织还鼓励在被忽视的人权领域开展研究。这些领域与文化和社会问题有关,如性别平等和受教育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学进步的伦理态度同样适用于与全球化相关的巨大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管理计划的帮助下,教科文组织通过一系列实地项目、协商和大学网络进行城市化和管理研究。社会变革管理计划越来越注重能够帮助政府或地方政府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制定政策和发展适当结构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包容和消除贫穷。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可以被视为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行动的一个优先事项。为了丰富多样性,多样性应该基于对他人及其文化的承认和对话,以便相互理解和欣赏。因此,没有人和讨论,文化多样性就无法继续存在。通过2001年执行局第三十一届会议上发表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会员国重申了它们的坚定信念,即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源泉之一,它对人类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的重要性一样。此外,各国坚决反对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的观点。

教科文组织创建了全球文化多样性联盟。该联盟在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和私人行为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以支持当地的文化产业,如音乐和出版。该联盟将制定新的方法、行动和战略,以缓解文化财产的贸易不平衡,特别是南北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同时防止盗版并确保国际上对版权的尊重。

此外,本组织是遗产保护国际倡议的领导者。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观点是,有些遗址具有普遍的突出价值,因此应将其列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在不影响国内立法规定的国家主权和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公约缔约国承认保护世界遗产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世界遗产名录》现已收录981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从印度泰姬陵到马里通布图城的历史遗迹,以及澳大利亚大堡礁等自然奇观。世界遗产中心是《公约》的常设秘书处。

教科文组织为保护特殊遗产提供技术援助,如古代高棉首都吴哥(柬埔寨)和摩洛哥非斯。一个新的项目正在阿富汗进行,阿富汗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我们不能脱离遗产的这一方面,即文化和自然遗址,以及人的个性。正是不同性格的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文化遗产大多以非物质遗产的形式存在:节日、歌曲、语言和集会场所,以激发创造力和团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第一个旨在保护这一遗产的国际法律文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一个国际评审团评选出了第一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该委员会定期将其他杰作列入该名单,目的是提供法律保护和财政援助。

形式是:

(1),制定国际规范性文件,如公约、议定书、建议书、宣言等。;

(二)召开各种政府间国际会议;

(3)组织各种专业学术研究活动;

(四)出版各类图书、期刊、报告、文献、音像制品和电子产品;

(5)以专家咨询和设备支持的形式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

(6)、举办培训、进修、实习等活动;

(7)向非政府国际组织提供支持;

⑻与成员国和区域机构合作开展业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