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景区托管?
景区托管就是委托管理景区。是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管理能力、能够承担景区相应管理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进行有偿经营,以明确景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关系的一种管理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合同的形式,受托方有条件地接受委托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从而有效地实现景区的保值增值。景区托管经营通过景区外的管理者将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的品牌和资金引入景区,对景区实施有效管理。同时,受托人在景区托管运营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管理和资金优势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二、景区托管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景区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景区托管的为数不多的公司基本都是从事旅游规划、策划或其他与旅游相关的业务,景区托管只是其衍生业务。然而,旅游景点的托管业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三、景区托管的主要特征
景区托管可以有效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目标是提高景区资产的运营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调动和景区的整顿,有利于景区的中长期发展。景区托管是将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的品牌引入景区的便捷模式,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景区托管是市场优化景区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提高景区资本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景区托管的适用对象
首先,景区托管适用于一些经营恶化、濒临倒闭的景区,如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景区,一些负债累累甚至资不抵债、贷款无门的景区,以及一些经过多次、多种方式整改但无效的景区。
其次,适用于一些暂时还能维持运营,但已经明显感觉到管理不足的旅游景点。景区原产权人无力自行管理景区,不愿意或不愿轻易放弃景区所有权,托管可能成为最佳重组方式。
第三,当采用其他方式重组旅游景区存在制度性障碍时,可以考虑托管。为了避免一些制度性障碍,可以通过景区托管的方式中止原有产权的转让,可以先转让法人产权。一方面要努力挽救景区,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给予受托方更有利的经营条件,满足受托方的利益。
第四,当应用其他方式重组旅游景区存在障碍时,可以考虑景区托管方式。这时候景区托管可以有效缓解购买方的资金压力,所以可以暂时不改变原有产权,然后暂时免除购买这个产权的费用。
第五,当买方表示暂时不允许购买目标景区的未来前景,或者不想购买目标景区的原有产权时,可以通过景区托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投资的风险。
五、景区托管的一般工作流程
景区托管一般流程见表1-1。
六、景区托管的重点和难点。
1.景区托管公司外籍人员的选择
景区托管协议签订后,景区管理公司将向托管景区派驻景区管理人员,这无疑将打破原有的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体制乃至利益分配体制。制度的打破,往往会导致一边是“空降兵”,一边是“地头蛇”,双方你争我夺,僵持不下的局面。现实中,结果往往以“空降兵”的失败或妥协告终。除了其他外部因素,派遣人员的素质是赢得这场斗争的关键。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既能迅速扭转不利局面,又能争取双赢的结果,使得景区托管工作顺利进行。因此,派遣人员的素质成为景区托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1)调度员的个人性格很重要。
调度员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思想开放,温和谦虚,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超级自信和主观。托管景区由于历史的影响,旧势力和文化都比较强势,所以在面对抵触情绪比较强的下属时,性格温和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引起强烈的冲突,又能很快被下属接受。友善、真诚、宽容的人往往能很快搭建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尤其是这个人是他(她)的老板的时候。但是,一个个性十足、性情强势的人并不适合做这种情况下的托管管理者,即使他有很大的政治手腕和技巧,比如他会分化瓦解对立的阵营,因为这通常会造成大规模的内耗和人才流失,尤其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合作的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2)派遣人员要有使命感。
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职业经理人,只有高度的使命感,才能淡化个人荣辱和利益得失,才能有胸怀和想法。在以往的景区托管案例中,“空降兵”无法“安顿”住“地头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管理者过多地考虑了个人的权威、面子和利益,自己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容易产生或个人的决定,而不是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重大决定,缺乏对景区发展的整体考虑,没有平衡好个人利益和景区利益的关系。
(3)作为调度员,需要懂一些业务,跨行业背景非常有利于创新。
旅游景点虽然都打着旅游的标签,但由于资源和景点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业务,比如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主题公园等。民间有句老话叫“业务生疏,信心不足”。作为调度,对托管景区的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对决策和把握大方向很有帮助。可以说,一定程度的“业余”或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派遣人员打破一些旧的规则,进行可行的创新。
(4)作为调度员,要有很高的情商和“刚柔相济”的作风
调度员进入敌对环境,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所以他们必须情商高,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圈外人内”。职业经理人是一个需要“刚柔并济”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他要能做到“温文尔雅,细雨蒙蒙”,在另一些情况下,他要敢于坚决地说“不”,最重要的是要能区分两种态度的应用。
当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业务、不同的领域,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在上面讨论的特点基础上,随机制、权宜而变。
2.培养
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托管合同,受托方选派的管理人员进入景区,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训。受托方挑选的管理人员只占景区员工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景区原有员工来操作和执行。因此,提高景区原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非常重要。在这里,培训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1)思想转变阶段
在思想改造阶段,俗称“洗脑”,用在这里似乎有点不雅观。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景区原有员工的“大锅饭”和“保守主义”意识很强,思想上跟不上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解放思想成为重中之重。只有改变思维,才能真正改变行动和结果。如何转变观念,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加强组织学习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通过培训达到抓思想的目的似乎更实际。总的来说,现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有灌输危机意识、灌输效率意识、实施绩效考核等。
(2)技能提升阶段
意识形态的改变,最终通过技能的提高来达到提高整体劳动效率的目的。技能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定期、长期的训练来完成的,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里需要的是明确的、有规律的、长期的训练。不仅要制定长期的培训策略和培训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执行力强的培训组织。一般要建立三级培训机构。首先,整个景区要有专门的培训负责人(景区领导),其次,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完成并执行培训计划和策略,最后,每个部门要有具体的培训师,主要开展各部门的日常培训工作。过去,许多景区开展了大量轰轰烈烈的培训活动,但成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培训实施力度不够,缺乏上述三级培训体系。
(3)强化意识阶段
我改变了想法,提高了技术,但也只是达到了一个经营良好的景区的基本状态。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景区从业人员各方面的意识,比如:服务意识、主动意识、责任意识等。,我们必须通过训练来强化我们的意识。其实要达到改变观念,提高技能的目的很容易,但是强化意识是很难的。但是通过之前的工作,尤其是三级培训体系的建立,这项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强化意识需要更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需要更细致的培训方式,培训出来的员工素质也更高(这里的素质不仅仅包括文化素质)。主要手段有: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意识培养等。
(4)自主学习阶段
似乎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企业界追求的目标,旅游景区也不例外。如何让景区工作人员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这也是景区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这一要求,主要是通过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完成。
3.管理工具
专业的景区托管公司才能拓展业务,公司才能发展壮大。除了依靠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他们还有一套理念先进、实用性强的管理工具。管理工具具有知识产权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是景区托管公司区别于其他相关公司的独特管理手段,是其核心竞争力。作者在总结多年旅游景区托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旅游景区托管管理的有效工具。
(1)旅游景区运营诊断与评价系统
旅游景区运营诊断与评价系统是作者多年旅游景区管理实践的总结。该体系的架构从更高的层面对旅游景区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该体系的标准是根据作者多年管理实践总结的管理数据形成的。景区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框架对景区的管理数据进行汇总,通过对比标准最终发现景区存在的问题。
1)系统四块板的测定
这一体系认为,旅游景区的经营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通过智慧、资本等资源,使旅游景区资源成为可以进入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的附加过程;经过智慧、资本等资源的附加过程后,将成为一种社会商品,被旅游景点和场所持续发展的旅游效益所替代,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这种置换所获得的收入,旅游景区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任何旅游景区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经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收入的运动过程。
2)确定系统的八个力
如何评价旅游景点四大板块运动?这个体系认为,通过资金和智慧的加入来改变旅游景区资源的形态和质量,实际上是一种力量的转化,投入要素转化为旅游景区特殊力量的表现。旅游景点的评价就是通过对特殊表现力的评价来得到评价结果。通过研究,该体系以吸引力、开发、管理、促销、销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旅游景区评价的主要内容。
3)系统的65个评价因子
这个体系确定了65个评价因子作为景区管理八大力量的评价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4)评估数据的获取
定性评价数据由专家和评价人员按照“集体调查、集体访谈、背靠背填写”的原则完成,评价人员进行最终汇总。量化评估数据由技术人员根据甲方提供或从同国家专业渠道获得的客观数据,以及抽样调查表的汇总内容认真填写,最后汇总。
5)抽样调查表
作为帮助专家做出定性评价的辅助工具,游客抽样调查表由助理分发、检索、汇总,在专家做出评价之前提交这些数据,作为专家评价的辅助工具。
6)评估系统重量比
评价体系的权重比例具体见表1-2。
7)“旅游景区运营诊断与评价系统”成果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评价总结、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分类设置、游客抽样调查、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评价体系评分标准设置参考意见、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评价诊断报告。
8)评估和诊断的工作流程
接到具体任务,明确工作内容;诊断的准备工作;进入现场,召开预备会议;实地调查,填写评估诊断内容;结果的总结和修正;视情况进行补充检查;抽样调查和总结;导出评估诊断报告。
(2)《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手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管理,将旅游景区的管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形成每一个制度、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方案,最终达到“人人有事,事事规范,工作有流程、有计划”的标准化工作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景区管理的执行力,最终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1)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特点
首先,内容全面系统。本手册分为十五个部分。选取景区管理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型景区作为分析对象。在分析了组织架构和各部门的权责后,形成了最切合实际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案,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景区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这本手册都给出了具体的范围、流程和方法,非常实用。
第三,使用方便。本手册简单易用,读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手册所列内容,稍加整理即可形成一份有针对性的管理手册。
2)旅游景点标准化管理手册介绍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简单介绍《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基本情况。
首先,本手册根据景点的规模和体量,将一般旅游景点分为大、中、小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景点设置了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
其次,对划分为大型景区的十五个部门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形式、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十五个部门分别是:总经理办公室标准化管理、人力资源部标准化管理、计划财务部标准化管理、园林管理部标准化管理、安保部标准化管理、工程维修部标准化管理、环境卫生部标准化管理、采购管理部标准化管理、文化艺术部标准化管理、行政部标准化管理、营销策划部标准化管理、质检部标准化管理、运营管理部标准化管理、酒店管理部标准化管理。
虽然景区托管的概念、范围和指导理论还比较模糊,但需要仔细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景区托管可以迅速扭转旅游景区不利局面的“神奇”效果。景区托管是帮助景区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的好办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景区托管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很可能成为中国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景区管理的新趋势。在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转型期,探讨这一领域的重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实践证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争论,最终能够达成* * *认识,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乃至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