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助楚在分盐镇。

早在先秦时期,湖北省就一直使用三峡地区的川盐,但淮盐直到宋代才在这里上市。直到明朝湖广地区的淮盐一统天下,导致川盐滞销。但流入此地的川盐并未被禁止,成为私盐,于是设立了盐运销所第五稽查处,以镇压此地的食盐走私。清初,受战乱影响,淮盐运销一度陷入停顿,川盐卷土重来,但好景不长。在湖北,除了石河坝县属于川盐营销,其余都是淮盐。根据淮北盐法、嘉庆汉阳县盐法、宣彤湖北同治盐法的记载,淮盐从江苏仪征进入长江,到达汉口头岸。即黄州、武昌、汉阳、安陆、德安、襄阳、云阳、荆州、宜昌九府、荆门直隶。此外,在《嘉庆湖北通志》卷24上还有淮盐在郑店七盐法港运往监利县朱家河的记载。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建立南京,淮盐到湖北的交通要道被封锁。清廷下令川盐助楚,为川盐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史称“川盐助楚”。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河道畅通,淮盐可以运出,“楚安仍属川盐销。虽有淮安之名,却未运至岸上。”于是,川盐和淮盐一起卖了。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沿海相继沦陷,破坏了海盐生产,阻断了淮盐运输。湖南、湖北两省海盐产区的人民生活贫困,不得不依靠川盐进行经济销售。1939年春,国民政府下令川盐增产增运,形成了历史上第二次“川盐助楚”。这种情况直到抗日战争后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