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斌的人格成就
1.刘吉斌同志长期工作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为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吉斌同志在沈飞公司(原国营松陵机械厂)工作期间,从一线计划员逐步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为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歼8飞机的研制生产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突出成绩。自从担任生产调度运行计划室主任以来,他成了公司领导抓军机生产的得力助手。他第一次采用“完整计划”布置研制新飞机的任务,应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积极有效地协调各项工作,精心组织飞机生产;为保证飞机生产进度,他主动深入生产现场,经常到基层生产单位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生产进度,组织协调生产,为飞机研制疏通生产渠道;年底飞机交付,他和技术人员、工人吃住在生产现场,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文革期间,他信念坚定,全力组织生产,全力维护生产秩序,有力保障了歼8和歼8ⅱ飞机的生产和试制。1984年6月,歼8ⅱ飞机提前110天成功首飞,成为沈飞新机研制史上质量最好、周期最短的机型。
刘吉斌同志在航空工业部工作期间,是航空工业最困难的时期。他迎难而上,果断决策,统筹安排,重点突破,保质保量完成了航空武器装备生产。连续三年主持召开航空工业部计划协调会,安排部署行业年度军民生产计划,明确发展方向;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从技术、管理、过程控制的质量控制,为推进航空产品质量科学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协调国务院有关部委与航空工业及其他军工行业的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有力地促进了航空武器装备的顺利发展。
65438年至0998年,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国防工业改革,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刘吉斌同志任党组书记、主任。他正确分析国家安全形势,明确把“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作为两大战役之一。他多次强调“加快武器装备建设步伐,千方百计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首要任务”,并在上任第一年就提出“在关键武器装备研制和军工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军武器装备水平”作为今后几年国防科技工业的第一目标。他十分关心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对航空工业科研生产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迅速改变了航空工业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为新产品的研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多次到R&D单位了解具体情况,指导工作,要求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R&D和生产任务。他多次就具体问题给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写信,反映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中央领导正确决策、加快航空重点型号研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刘吉斌同志和国防科工委的关心支持下,航空科研生产和航空装备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航空工业始终坚持军品第一,集中力量,履行责任,把“确保军品,充分体现航空工业的特殊价值”作为“十五”计划的首要原则,把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航空工业的光荣任务,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历史性跨越。
刘吉斌同志非常重视军品贸易。他指出,加快军贸发展,对于保持国防科技工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站在政治家和国家大局的角度考虑当前和今后的军贸工作。在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2010发展规划时,要始终把扩大军贸出口作为重点。他和国防科工委加强对航空军贸的宏观管理,帮助疏通渠道,提供信息,加强服务和指导,使航空军贸结束了多年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K8、歼7系列等飞机大量出口。近年来,集团公司军贸实现了技术、服务和产品出口的协调发展,改变了以往单纯出口产品的局面,市场不断扩大;“枭龙”飞机的大规模出口,实现了我国军用飞机出口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猎鹰飞机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2009年军贸出口创历史新高,这与刘吉斌同志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2.刘吉斌同志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吉斌同志长期在管理岗位上工作,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为航空工业的改革、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在基层单位,还是在航空工业总部,刘吉斌同志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得到了从上到下的高度认可。他担任国防科工委领导的五年,是整个国防科技工业非常困难的时期,有的企业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门槛。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改组,给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刘吉斌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防科技工业脱困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大局,把“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调整脱困”作为两大攻坚战之一,带领国防科技工业干部职工,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途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工作。
在刘吉斌同志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1999年7月,按照“政企分开、鼓励竞争、加强科研、促进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改组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航空工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机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此后,在刘吉斌同志和国防科工委的关心支持下,两大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和解决历史原因造成的企业结构性矛盾,抓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改革工作,按照“精细分离、重组整合、发展壮大”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结构调整、产业整合、产能整合和公司组建工作。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完成了重大结构调整,实现了资源配置、科研生产一体化和文化融合。
刘吉斌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建立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四项机制”的精神,要求两大航空工业集团真正转变观念,彻底摆脱行政色彩,按照母子公司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推进航空工业机制转换;加强内部管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向管理要效益。航空工业全面认真落实,军民分离、主辅分离、民品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迅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发展,数十家企业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一批企业成功a股、h股上市,拓展了融资渠道,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流程再造、质量认证、控制中心建设、精益制造、六适马等先进管理理念和工具的应用稳步推进,五大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年薪制、项目责任制、聘任制、岗位绩效工资等考核制度逐步完善。
“十五”伊始,军工行业扭亏脱困工作到了关键时期。两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内部许多单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亏损巨大,甚至有企业职工以给当地农民打工为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沉重的扭亏脱困压力。刘吉斌同志和国防科工委把扭亏与改革、调整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对军工企业按照业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分类。通过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投资主体多元化、转换经营机制、依法剥离等多种措施,航空工业加快了扭亏为盈的步伐,引导航空工业完成了数十个扭亏破产项目,裁减职工数万人,完成了数百个主辅分离项目,减少了数十亿债务,逐步摘掉了穷帽子。到2003年,航空业整体扭转亏损局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刘吉斌同志高度重视航空科技进步,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航空装备是航空科学技术的高科技结晶,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航空工业的基础。航空科技不能通过转让或引进获得,只能依靠航空工业的自主发展。刘吉斌同志深知航空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国防科工委工作期间,他非常关心航空工业的科技创新,到基层检查考核时也一直强调这项工作。国防科工委年度工作部署强调,航空工业要立足国家重点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建立由骨干人员组成的重点科研团队,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掌握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要求我们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研究设计、工艺制造、试验验证的基础支撑能力,突破* * *和基础关键技术;注重“军民结合”,利用军事技术优势,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将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开展国际合作,取长补短,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要求为航空工业科技进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国防科工委结合航空重点型号研制和长远发展需求,对航空工业的基础研究、预研、能力调整、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按照刘吉斌同志和国防科工委的部署,航空工业加快了航空科技进步,科研生产能力和航空装备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整体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结合型号研制,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在气动技术、飞机结构与强度、试飞技术、发动机技术、航空材料与制造技术、航电信息技术、雷达技术、飞控技术、火控技术、航空救生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建成并投入运行;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大大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了型号研制成功。265438+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一大批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成功、投产并服役。主战飞机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从涡喷到涡扇的跨越,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进入工程化发展阶段。大型民用飞机关键技术预研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我国航空科技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大大缩短了与世界航空工业强国的差距。
第四,刘吉斌同志高度重视军民结合发展,为航空工业民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期间,刘吉斌同志在担任沈飞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大胆决策,带领公司开发了高档旅游车、洗衣机、吉普车等支柱民品,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他到航空工业部工作后,加强了对民品发展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加大了对民品研制、立项、改造、生产、销售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使航空民品事业连续几年实现快速发展,一些企业逐步走上了军民融合之路。
在国防科工委工作后,他一直支持军民品工业的发展。1999国防科工委工作报告坚定不移地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民拥军”十六字方针,把军转民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增强平战转换能力,把军民结合推向新阶段。刘吉斌同志十分重视航空工业民品工业的发展。他反复强调,航空企业要在做好航空产品开发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围绕主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他在国防科工委任职期间,中国与外国合作的重大民机项目一个接一个受挫,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迷,争议颇多。他亲自部署研究中国民机产业发展思路,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汇报发展思路,呼吁国家大力支持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为开创中国民机产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对民用航空产品研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航空产品形成的研发条件和制造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航空民用产品,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他多次要求要主动走出国门,与国外先进航空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自身技术、制造和管理水平,谋求更大发展。
在刘吉斌同志的领导和推动下,航空工业产业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民用飞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由刘吉斌同志亲自推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取得标志性进展,首架机成功下线。MA60、运8、运12等航空产品投入使用,批量走出国门;民用直升机快速发展,直8、直9、直11、HC120等。形成系列化发展格局;民用飞机国际合作和分包取得显著进展。非航空民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燃气轮机产业化取得长足进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实现规模化发展;摩托车、制冷压缩机、洗涤设备、风叶、纺织机械、精密机床、玻璃钢船艇等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品牌效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民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强了航空工业的经济实力。今天,按照党中央关于肩负“富国强军”双重使命、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要求,航空工业民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刘吉斌同志和当年国防科工委的思想和做法,对我们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