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有哪些国家政策?
1.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
2.发挥新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重要高校国家队的作用,促进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享受;
3.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5.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6.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实行攻关“揭榜、带头”等机制;
7.要规范科技道德,树立良好的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凝心聚力、扎实推进;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8.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尽快解决一批“瓶颈”问题;
9.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打造更多独特绝技;
10.要实施产业基地改造工程,夯实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
11.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和整机驱动,强化* * *技术供给,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12.必须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引导消费、储蓄和投资;
13.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以* * * *富;
14.把扩大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消费和购买的行政限制,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15.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16.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的效率;
17.要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18.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19.增加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
20.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21.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旧社区改造;
22.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23.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24.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5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6.完善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务行为;
27.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8.积极考虑加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9.要大力提高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
30.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
3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32.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33.要开展种子源头“瓶颈”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34.要牢牢守住6543.8+0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35.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36.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
37.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8.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完善数字规则;
39.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采集和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规范。
40.要加强监管,增强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41.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解决大城市突出的住房问题。
4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立场;
43.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政策,逐步使租赁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住房市场;
44.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租赁住房用地计划要单列;
45.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应发挥职能作用;
46.要减轻出租房屋税收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合理调控租金水平;
■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
47.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调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调峰;
48.要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煤炭消费尽快见顶;
49.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能源使用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重控制;
50.要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