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IT行业有什么影响?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信息产业。大量国际IT巨头纷纷裁员,并相应下调全年营收预期。欧美IT行业出现过冬迹象,IT行业存量整体下滑。但与欧美相比,由于中国IT产业在产品和消费上的结构性差异,以及中国IT产业对宏观虚拟经济的影响有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IT产业格局的影响并不明显。“至少从目前来看,我还没有看到这种趋势。”吉视资讯的曲晓东是这样认为的。

随着美国it行业的裁员风暴,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it行业来说,招募全球顶尖IT人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由于中国IT产业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作为强大支撑,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IT产业来说可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机会诞生于风险之中。

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完全满足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软件外包业务主要面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IT行业尤其是软件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美等IT强国。因此,在我国正在引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软件产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1,999.1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软件出口76.7亿美元,同比增长61.3%。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表示,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蓬勃发展,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至于PC、手机等it硬件制造业,欧美IT巨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纷纷裁员以降低企业成本,大量高端IT人才的流动性增加,这是中国IT行业招聘世界级高端IT人才的难得机遇。

市场方面,由于巨大的内需市场作为支撑,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内知名IT企业国际化的强力推动,中国IT产业在全球化加速进程中将进一步打开IT消费的重要欧美市场,在风险中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虽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it产业的影响有限,但从侧面不难看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IT产业目前的产品和消费结构仍处于全球IT产业链的中下游。

目前,中国的软件产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的条件下,企业更注重短期利润,缺乏核心R&D技术的积累和软件技术开发的创新意识,缺乏市场细分的深度,严重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中国开源软件促进联盟副秘书长孟元认为,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软件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是国外自由软件的翻版。国产软件只有依靠真正的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才有出路。

增强风险意识,依托国内市场走出去。

全球金融危机对欧美IT产业的冲击,给中国IT产业敲响了警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IT行业的影响有限,但危机过后将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随着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欧美IT产业在调整和洗牌后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世界IT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多国际IT企业的强劲竞争。国内IT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

国内IT企业要通过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IT行业的影响,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抗风险能力。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合理调整企业资金需求结构,多元化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人才和资金投入,提高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的深度拓展,并以此为有力支撑推进品牌的国际化战略。

如今,在中国主导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信息化道路的背景下,中国的IT产业应该继续进一步细分和拓展国内市场。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目前的市场环境促使小企业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国内近60%的中小企业有SaaS服务需求。但中国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国有巨大的IT需求市场。未来,即将上市的中国中小创业板(GEM)以及以专利技术作为抵押贷款等相关利好政策,将使中国IT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解决国内IT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表示,下一步,我国将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组织实施重大软件工程,加大对自主软件研发的支持力度,实现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品的突破,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