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的知识产权
希拉里对中国是好是坏,众说纷纭。根据她的丈夫、前总统克林顿的对华政策路线,有人认为她会和丈夫一起唱,这总体上是好消息。还有人引用她的话说,她在竞选总统期间攻击中国“操纵汇率”、“侵犯知识产权”、“从事工业间谍活动”,认为希拉里的强硬作风可能损害中美关系。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希拉里的对华政策基调和美国主要政治家的对华政策基调做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见识非常多,可以说他们的基本观点和他们的对华战略是一致的。这充分体现在参加今年大选的主要候选人身上。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反恐等热点问题上,但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并不明显。
两党候选人都肯定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也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的挑战,而且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存在差异。同时,他们都认为,虽然美国会继续在一些领域对中国施压,保持威慑,但双方不一定会发展敌对关系。双方在许多领域有着相同的利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全球趋势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这种“预防与合作并重”的大战略不仅与布什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相似,也与当选总统奥巴马的观点相似。可以说,美国统治阶级在对华政策的大方向上形成了高度的一致,无论谁当总统,都不会偏离这条主线。作为总统外交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无论谁当国务卿,更不可能“剑走偏锋”。
在《外交》双月刊去年(11/65438+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希拉里认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融入国际体系”。在对华政策部分,文章明确断言:“美中关系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拉里表示,虽然美中两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有很大不同,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很深的分歧,但美中之间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希拉里说,美国必须通过经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缩小分歧,说服中国加入国际机构,支持国际规则。虽然当中国的行为违背美国的切身利益时,美国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但仍应努力合作,开创未来。
她还重点谈到了中美之间的环境合作。她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和日本启动一个联合项目,开发新的清洁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抗击气候变化。她还建议建立一个类似于八国峰会的“环保八国集团”机制,由中国和印度参与,每年举行一次峰会,讨论和解决国际环保和资源问题。
希拉里的这些立场不仅与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立场基本一致,与共和党人和共和党人的立场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没有方向性差异。
资料图片:65438年10月2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美国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左)在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造势。新华社/法新
服从外交决策团队
作为国务卿,希拉里其实只是美国整个外交政策决策层的一员,能发挥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事实上,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最终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控制。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总统,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此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国家情报总监也是该委员会的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总统法律顾问和经济政策顾问有时会出席会议。该委员会还有一个事务性机构,包括负责东亚和中国事务的官员。
所以判断对华政策的走向,不仅要看希拉里的思路,还要看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的思路。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国家情报总监的意见也很重要。
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经贸外交”和“金融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任财长保尔森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学过中文的新任财长盖特纳也将是未来中美关系中的主角之一。
据悉,现任国防部长盖茨可能留任,而前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琼斯和前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可能分别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家情报总监。他们将在对华政策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开展中美军事外交,也值得关注。
当然,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前台”管理者,国务卿在外交政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务院的事情那么复杂,国务卿不可能同时兼顾。因此,未来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驻华大使和具体官员也将在中美关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资料图片:6月4日,希拉里在华盛顿出席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年会并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张艳摄
中美发生战略冲突的概率很小。
要理解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必须放在美国外交理念的框架下。无论是奥巴马和希拉里,还是共和党人,恐怖主义都是头号威胁,而所谓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也不是排在第一位,而只是第二甚至第三位。
美国的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上台后,外交政策的优先议题包括如何有尊严地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阿富汗战争、中东和平进程、全球变暖等问题,中美关系似乎不在热门之列。
未来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努力改善美国的外交形象,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些因素决定了希拉里成为国务卿后的优先方向。显然,在美国国内遭遇金融危机,国外面临恐怖威胁,软实力下降的形势下,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不会有分歧和摩擦,但大部分会是战术层面和具体领域的“低端冲突”,战略层面的“高端冲突”可能性不大。(本网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
美国报告称,世界将迎来美中印三国时代。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20日发布了《2025年全球趋势》报告。报告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将被削弱,中国和印度将明显崛起,世界将迎来美中“三足鼎立”的时代,而日本则可能“被埋没在两个大国之间”,不得不大幅调整外交战略。
专家:中国不是奥巴马的重点。
然而,美国总统是由美国人民选举出来的。美国民众在选择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国内问题,“是否对中国有利”恐怕不是主要考虑因素。由此产生的美国总统也要对自己选民的担忧负主要责任。总的来说,外交不会是新总统的首要议程。明年65438年10月20日上任后,如果没有类似“9月11”的突发事件,奥巴马议程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稳定金融体系,第二件是伊拉克战争,第三件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然后就是竞选时承诺的减税...即使在外交议程上,中国通常也不在首位。奥巴马当选后,第一个对话的外国领导人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中国可能不在其中。
日本《产经新闻》:奥巴马政府倾向于“亲华”
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核心人物是前国务院高级官员杰弗里·巴德。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巴德曾担任副助理国务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1998期间,克林顿总统访华,没有同时访问日本和韩国。巴德很可能参与了克林顿的行程。
不叫巴德“亲中派”,还能叫谁“亲中派”?如果有,恐怕是希拉里,她是国务卿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