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商业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用法治来指导营商环境建设。把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信心,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和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做守法守约的表率。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不守信用、不按制度办事、不落实政策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守信用机制,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是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防止和反对利用公权力侵犯私有产权,全力为企业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真正自主创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商业环境模式:
1,新加坡:新加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公正的司法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人才、保护劳动者权益、鼓励移民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公正司法审判制度,健全企业纠纷解决渠道,促进市场秩序的完善。其《竞争法》通过禁止某些限制市场竞争的商业行为来促进健康的市场竞争。
2.中国香港:中国和香港的高质量商业环境得益于高度的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体系、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使香港成为高水平的国际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国际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简单低税制和国际金融人才的聚集,促进了香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繁荣,高标准的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香港成为便捷宜居的国际现代化城市。
3.中国深圳:深圳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深圳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审批环节的“减法”和审批效率的“加法”。根据窗口业务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单位间横向业务协作,建立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促进审批业务无缝衔接,提升一体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