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传媒的发展

从海豚传媒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司成立到2003年属于初创期,2004年到2005年是成长期,2006年到现在进入发展期。

和很多90年代初的民营发行商一样,夏顺华进入图书行业是偶然的。随着书店在广州开业,策划了“商品房装修设计”系列书籍,夏顺华敏锐地抓住了当时商品房市场兴起对室内装修设计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挖出了第一桶金。这套书给他带来了400多万元的净利润,夏顺华也开始从图书发行转向图书策划。至于进入童书领域,还挺偶然的。“孩子两岁的时候,我找遍了广州也找不到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看的书。这就是我进入儿童图书出版的初衷——希望能做出适合中国家庭和孩子的书,做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好书。”夏顺华认为,儿童出版不仅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要,而且要让儿童图书有更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999年,夏顺华在武汉正式成立海豚卡通有限公司,招募大学生,开始策划儿童读物的选题。“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文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果人文社做不到,那将是儿童的世界文学杰作。”由他策划推出的“青少年世界文学名著”系列,成为公司发展的基础产品。从最初的10品种到现在的128品种,很多书店都设置了专门的货架。公司通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研发,保证了在品种、装帧、纸张、插画、技术、定价上的持续优势,加上公司深厚的原画实力和灵活的渠道。2009年,该系列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2010年,海豚传媒将努力实现1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通过“青春版世界文学名著”,海豚传媒在渠道中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组产品是海豚传媒在2007年打造的“巨人的童书”系列。也正是因为这套书,恰好正在考察上海市场的美国迪士尼公司看到了海豚传媒的实力,积极寻求合作,从而诞生了后来的“芭比”系列和一系列国际合作。海豚传媒也逐渐摸索出了这一大型系列品牌图书的运营模式,通过“海豚绘本花园”、“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豪门童书”等积累的运营经验,逐步拓展到“什么是什么”、“玛蒂娜”等系列产品。这些项目往往耗资超过1000万元。海豚传媒采用整体签约、批量投放、项目团队运作的方式。通过不断刺激市场,以项目为单位制定专门的渠道营销计划,与经销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达到集团运营的整体效果。

目前,海豚传媒针对0~18岁儿童青少年,聚焦游戏益智、手工制作、儿童美术、儿童文学、卡通图片、科普书籍、卡片挂图、幼儿启蒙等八大品类,根据不同需求开发高、中、低价位的产品。2008年,公司编辑部也从之前的编辑部发展为编辑策划中心,按照产品线发展为五大事业部,每年策划推出300多本书。

6亿是个坎

在海豚传媒,夏顺华直接管理三个中心:剪辑策划中心、制作品质中心、营销策划中心。公司50人以上的销售团队规模,在全国少儿出版机构中比较少见。营销策划中心从一个业务部门发展到大客户部、渠道支持部、数据中心、市场部等部门。从管理结构来看,海豚传媒更像是一个包括R&D、生产和销售的现代企业。与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资本合作后,在管理体制上也与很多传统出版社有很大不同。

海豚传媒在继续坚持出版主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种业。动漫的发展被海豚传媒视为开启产业升级的第一步。海豚传媒尝试实施策划、制作推广、衍生产品链开发的产业升级计划。海豚传媒希望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品牌和形象,推动玩具、服装等新产业,构建儿童教育产业价值链体系。据了解,海豚传媒投资的海豚大厦也在酝酿中。这座毗邻湖北出版文化城的62000平米写字楼,将成为海豚传媒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夏顺华认为,海豚传媒今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一是出版策略相对精准,关注产业发展,具有全球视野;二、海豚传媒倡导“坚持、坦诚、博爱”的企业文化;第三,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团队。“6亿是个坎。明年的目标是5亿,后年是6亿。6亿之后,公司架构搭建,少儿出版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夏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