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神祈福:有没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书籍可以介绍一下?不如做理论研究,比如无形知识产权的研究。

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锡城

出版社: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ISBN: 9787507733563

页码:

16开

定价:56.00元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城先生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咨询和理论探索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邀请

在一些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管学院等专业机构的讲座和演讲,都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保护工作的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普查、备案、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估申报等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刘锡城,山东昌乐人。2月出生1935。北京大学毕业1957。曾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工作。1997退役。历任《人民文学》编辑组组长、《文怡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作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中国文学热点》主编。主要译著有:《苏联民间文学作品选》(选译,作家出版社19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海防前沿战士歌谣选》(合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骆马湖》、《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凌、水富合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小说创作随笔》(文学批评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65438)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义合编 《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作家的爱与知》(文学批评文集,华山文艺出版社65438)《书院出版社1994》、《出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河畔文谈》(文学批评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原始艺术》(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追寻生命最后的魅力——我眼中的文化历史遗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在文学世界的边缘——编者按(专著)武汉出版社,2005),《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图书馆目录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

起源:多样性和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本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秘思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遗传和继承者理论

是时候改变主意了。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80年代民间文学概观

新世纪民间文学的普查与保护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思路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传承与影响

整体研究的要点

一种“主动”保护模式

保留我们的文化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个关键

基于实践的理论探索

政府主导和专家参与

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长生不老。

清明节的天气和物候

黄石与端午节礼俗的历史

民间文学艺术及其保护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时代命运

“良渚”的演变与文化传播

论“梁的富裕论”

论白蛇传说

遗忘文化还没有开始。

湘西:最重要的是什么?

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昆曲的蓝缬草和葛藤

地震后的文化责任